“古人说有长命仙人像广成子那样的,真的不是传说呀。”
“感叹归感叹,但是眼下看病才是最主要的,于是太宗马上让孙思邈给皇后诊断。”
“但由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多不能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
“孙思邈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宫娥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
“做完这些孙思邈对于长孙皇后的病情已经初步了解,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诊治。”
“于是他坐在珠帘外面取出一条红线,让宫女把红线的一端系在皇后的右手手腕上,另一端则捏在自己手中开始引线诊脉了,这便是典故悬丝诊脉的由来。”
“没有多大功夫孙思邈便诊完了长孙皇后的脉,吩咐宫娥将皇后的左手扶进珠帘,他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
“不一会只听此婴儿咕咕啼哭之声,太宗见此大喜,心想这么个牛掰人物必须留朝执掌太医院。”
“但孙思邈不愿在朝为官,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皆一视同仁,励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舍药治病,所以婉拒了唐太宗赐给的官位。”
“虽然孙思邈70多岁看起来还像个青年人,医术也已经出神入化,但是他从小却是个病秧子,久病成医才造就了他的今天。”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多病,因看病耗尽家财而非常懂病人的不易。”
“又见一般百姓为疾病所苦,故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悬壶济世。”
“好在孙思邈自幼便天资聪颖,7岁进入学堂能认识1000多个字,每天天能背诵上千字的课文。”
“到了20岁时就能谈论庄子、老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喜好阅读佛经,并且开始开始为乡邻治病。”
“因为医术高超药到病除,因此也被人称为圣童。”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因朝廷经常发生变乱,孙思邈选择在太白山隐居,苦心钻研医术,亲自采集药草,验证民间药方,同时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隋文帝杨坚辅政北周时,征召孙思邈为国子博士,他以生病为由没有接受。”
“除去唐太宗想要赐予他爵位,唐高宗李治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召见孙思邈,想要拜他为谏议大夫,他又坚决谢绝,只将弟子刘神威推荐进太医院。”
“孙思邈注重理论到实践的落实,坚决不做闭门造车的,他在通读古书的同时每当读完或者有一些感悟,都会下山游历给人看病。因此,民间常常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