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信,屋里剩下的几个有资格参与的人明白了。
敢情刘光齐找了个姑娘私奔了,还给刘海中来了个卷包烩,钱票都偷走了。
再看刘海中手里的盒子,全剩的四九城地方粮票和一些零钱,全国粮票和大票都干走了。
就地开会,现在的线索就是一个叫许宝凤的女人。
问二大妈,一问三不知,只是说刘光齐这阵子回家少,在参加什么活动,也没什么反常。
易中海见问不出什么来,只能等刘海中回过神了。
其实这事揪到根上,还得算到丁一头上。
丁一在报上连载小说,着实在院里火了一把,都夸丁一有本事,这也把同一茬的闫解成和刘光齐刺激到了。
闫解成还好,有份工作,又娶了媳妇,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没那么高的心气,羡慕归羡慕,一较高下是不想了。
刘光齐这回是真上心了,非要和丁一比一比,结果投稿被拒,想着找人学习学习,丁一肯定被排除了,虽然这是最佳人选。
于是,刘光齐找同学帮忙,七拐八拐还真加入了一个学习小组,对外打着革命的旗号,其实就是一个文学诗社。
在这里,刘光齐算是找到了志同道合朋友了,为什么说是志同道合呢,大部分都和他一样,家里条件都是不错的,自己心高气傲,不满分配待业在家,反正父母供吃供喝还供零花。
这些人受过教育,又不能自降身份去街上混,于是弄个文学社消遣时光,当然也有点头脑,知道弄个革命小组的外皮。
有读者总说什么高中生毕业包分配,闫解成刘光齐没工作是败笔,这里实际问题是四九城工作有限,很多人被分配出去外省了,家里有点条件的都是能推就推了,就朽在家里等机会,即使到了现代,北京和上海人,在外地做生意的有,但是在外地打工的,还真不常见,工地上拧螺丝的更是稀缺物种,老北京把家里打个隔断,随便租出去都比三线城市一白领收入高。
在这个诗社里,刘光齐就遇到了一个女人,就是这个许宝凤,长得是一言难尽,岁数二十好几了,算是大龄困难户,倒不是嫁不出去。
而是这个女人想招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