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光明之气

盘坐在地面,他对这注定将决定命运的关卡表示接受。

即便在整片大明朝的官场之上未曾达到与徐达对等的高度,但当前面对即将尘埃落定的命运,和这位昔日颇为亲近的朋友交流,尽可能保持平心静气,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

"我胡惟庸这一辈子,许多事情也许无法言明,但对于识人的技能,确有所长,..."

在这个转折的时刻里,两位人物的心路与命运交织前行,各自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展现不同心境和抉择。

现如今大明朝一众宗亲贵胄子弟之中,最引人注目、表现出色的就要数那个允恭。

我原以为他能依靠身为本朝第一功臣父亲的影响,即便不怎样出众,至少也会得到一个州府长官这类职位的锻炼。

但未曾想到的是,您却赋予了他在众多选项中最艰难险峻的岗位上工作,而且这一岗位还并没有多少正面的价值与利益。”

胡惟庸目光中满是惋惜与叹息之色,仿佛亲眼见证了一场珍贵的事物在他眼皮子底下滑落崩溃一般。

“咦?既然大人自谓精于人材辨别,那不妨一试,阁下认为在这诸多宗亲贵胄子弟中有谁能担得起大任?也让我心中有个大致的底。”

徐达近日本次来访确实心怀算计,但此时他并无催促之意,而是试图与胡惟庸闲话几句,试图缓和两人间微妙的紧张氛围。

听到这话,胡惟庸的笑容再次浮现在了脸上。

坐着的他调整了自己的姿势,左脚轻轻摆放在了一个更为舒适的位置,这才抬头微笑回视徐达,言道:“这……谁能值得信任?我胡惟庸此刻也在犹豫不决。

倒是有一个小伙子,我实在无法相信其能肩负重任。”

“哪个小伙子?”徐达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目光。

“便是李文忠家中大少爷,名叫李景隆。”

听到这个名字,胡惟庸的目光紧锁徐达的面庞;与此同时,徐达的眼神中也带上了深沉的意味。

对于李文忠及其子李景隆这样的高门子弟在建国初期为数不多的两名丞相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地位的重要性,他们两位在用最为简单直接的眼神交锋,在互相探索和验证着各自的理解与假设。

在大明最高权力阶层中的核心人士如徐达与胡惟庸这般,即便性格或政见有所不同,但他们对待人才选拔的观察和评价通常是保持一致性或极为相似的。

小主,

然而,在提到李景隆这个人名时,徐达还是难以完全抑制住内心的疑惑。

尽管他对这名年轻的宗族后起之秀并无过多的交流机会——因为李景隆身前始终有他的严父李文忠庇佑;李景隆曾是军队训练的一份子,后来跟随徐达一起北征,在队伍中有所表现,但这层亲密并不深厚到让徐达能够特别关照他。

但从汇总报告中的情况分析,这个李景隆在战场中确是一位勇猛善战的人物。

这时,见到胡惟庸忽然提起了表现颇佳的李景隆,徐达心底开始推想这位已逝前任首相究竟意图何在?而此刻的胡惟庸则依旧表现得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