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宋帝赵佶薨逝去 孤臣久絷而呕血

绍兴五年(1135年)春正月,金主完颜晟殂于明德宫,享年六十一岁,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安班贝勒亶承遗诏即位于柩前。因此金人也就全面撤退回江北去了,金人对宋的威胁就暂时消除了。这样,宋皇帝赵构的车驾就又返回临安府驻跸。

宋帝赵构返还临安之后,就准备进行人事安排,偏居一隅,励精图治。宋帝赵构就下旨以赵鼎为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为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赵鼎也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的情况,把准备提拔使用的人姓名条列放置在座椅的右侧,依次上奏请皇上恩准。这样,皇上就草制以贵州防御使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资善堂优待他。赵鼎又推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廷大臣认为这些人都是当时天下的人才。

建炎初年,宋帝赵构曾经下诏书说,因为以前的一些奸臣诬蔑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就诏命史院另行刊修,结果还未来得及进行,当时朱胜非为宰相,皇上告谕他说:“神宗、哲宗两朝历史事件多有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现在应当召令范冲重新进行刊定。”朱胜非说:“《神宗史》增多王安石的《日录》,《哲宗史》经过蔡京、蔡卞之手,议论多不正确,现在命官删修,确实足以彰大二帝盛美之事。”后来朱胜非离开朝廷了,赵鼎就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皇帝赵构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给赵鼎,又以御书《尚书》一帙赐给他,并且说:“《尚书》里面所记载的都是一些君臣互相戒饬之言,现在之所以把这本书赏赐给卿,意欲你我共由斯道治理天下啊。”赵鼎大为感动,赶紧上疏表示了感谢。

金人撤退之后,宋皇帝赵构对执宰大臣们说:“敌人现在已经北退而去,我们应当逐渐力图恢复。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止循故辙为退避之计,那将何以立国!祖宗德泽在天下有二百多年,民心不忘,当乘此时,大作规模措置,朕也怎么能郁郁长久居于此地呢!”

赵鼎说:“是的,时不可失,正如圣上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发现有什么事情可以立即去做的,就马上逐条策划奏禀。”

宋帝赵构说:“你们各位大臣,乃是朕之股肱;诸位御史台谏,乃是朕之耳目,虽然职责任务不同,而目的事体则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朝廷官员正确履职。如果发现有官非其人,不称职、不合格应当罢黜的,卿等就应当马上告诉朕,不必一定要等待台谏弹劾他。”

这时,武成、感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镇江、建康府、淮南东路宣抚使韩世忠来到了朝廷。

韩世忠毕竟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大字,对宋帝赵构的心事根本无法把握准确。他看到金人退回北方去了,宋帝赵构又回到了临安,就想顺着圣上的心事上奏说:“金人现在退兵了,陛下必定欣喜高兴。”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韩世忠对皇帝赵构的心事根本不了解。

谁知道宋帝赵构却说道:“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喜悦的。只有恢复中原,迎还二圣,才是可喜的事情。但是现在还有一事是可喜的,就是卿等将士贾勇争先,并非像过去那样恐惧害怕敌人了,这才是应该大喜的地方。”

韩世忠听后感觉十分纳闷:祝贺胜利也不对,祝贺和谈也不对,反对逃跑也不对,一路攻打也不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奖赏韩世忠在最近抗金战斗中的功劳,朝廷又提拔任命他为少保、充淮南东路宣抚使,镇江府置司。并下诏书说:“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各赐银帛三千匹两,异姓亲属可以补承信郎职务二人,一个儿子可以穿五品官服,在五服之内的亲人可以封孺人三人,赏赐给冠帔五道。”

有一天,宋皇帝赵构与辅臣讨论朝事,赵鼎等人奉承宋帝赵构得到了驾驭将士大臣之道。宋帝赵构说:“楚成王重用成得臣(字子玉),晋文公为之发愁,侧席而坐吃不下饭。今天敌骑虽退,然而金人大将军尼玛哈等辈犹在,朕怎么敢忘记这些忧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