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前卖东西都要裹的严严实实的,要是真想卖菜,咋可能选在这种犄角旮旯。
运输都是个大问题。
同样的蔬菜,从山里运出去,就得多花一份运输的钱。
现在农民先要自己卖菜买东西,最多就是准备个自行车,除了人力外,几乎就是零成本。
但是搞蔬菜大棚不一样,光靠家里这几个人,肯定是干不完活。
蔬菜的价格是抬不到太高的,所以就得控制成本。
杭仁山按照姑娘的计划,越做越能琢磨出味道来。
他闺女把大棚设置在这,就是因为家里的地,不用多费事。
估计就是为了先实验实验,跟家里潜移默化着,为了以后搞大事做准备。
作为家长,他们夫妻俩其实还是希望闺女有一份稳妥的工作。
将来大学毕业了稳稳当当的,分配到哪个单位都好好干活,铁饭碗总比个体户要稳定的多了。
当父母的也愁啊,孩子学习好了发愁学费的事,孩子太有能力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终身大事。
孩子闲着,就觉得没出息成天无所事事,孩子太忙,又担心孩子光顾着工作不注意身体。
一辈子好像都在查缺补漏,是真累啊。
林宝柱最近一直在跟着杭仁山干活,俩人聊着聊着,就说到夏天那几场雨上了。
说起下雨,林宝柱皱眉:“咱们村在山边上住着就是不方便,前段时间雨下的太大,又淹了不少地方,路上都是黄泥,我还住了好几天宿舍。”
幸亏杭家这片地地势高,不然小麦被吹倒了发霉可难受了。
大山周围住着,不仅是日常生活会有不方便,雨季的时候更是难熬。
这里还不是什么南方那种大山呢,否则光打蚊子就能把人累够呛。
杭仁山皱眉:“今年夏天的雨确实下的太大了。”
林宝柱顺着话头继续说:“可不是,听说水库都下满了。”
说到修水库,杭仁山倒是很有发言权:“当时修水库,我跟你爹还都去过呢,每天累的要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一说,就得到说回到好多年前,那时候修水库不仅村民要去,就连下乡的知青也都得去帮忙。
除了寒冬腊月那些天不用干活,其余时间全得在忙活。
不仅要干活,还得忙着干地里的活计。
男人们出去干活修水库,女人们就得在家收拾着几亩地。
那是真的累啊,修水库运土的车不够用,就想别的办法。
三轮车、两轮车,驴车马车全都上阵,到后来甚至还有背土的,一切都是为了早点干完活早休息。
那些日子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现在是条件越来越好了。
如果几年前有人告诉杭仁山他家能出两个大学生,他们夫妻俩会成为小商贩,杭仁山也只会骂你开玩笑。
现在的生活条件摆在这,放在以前,是绝对想都不敢想的。
人总得搞点事业才行,现在杭仁山每天往回跑劲劲的,下雨淋湿了也不怕。
杭仁山现在也明白了几分闺女以后的事业目标。
上农业大学,估计就是为了搞啥蔬菜大棚。
本来以为闺女鼓捣小商品以后当个女老板就挺好,直到现在,杭仁山才发现,之前闺女做的都是在为他们老两口铺路。
甚至连她两个姐姐的未来都规划好了。
杭景画守着家里的小店,赵东来木匠的活也不少赚,听说最近又在跟工程。
杭景美和王向春在印刷厂干得不错,夫妻俩一块跟厂子拉了不少客户。
这次听说闺女国庆期间又谈了一门大生意。
一切都热火朝天的,唯独蔬菜大棚这静悄悄的,谁都不看好。
杭仁山当然也着急。
可关系到种地的事,你着急管个屁用啊。
土地和气候才不管你有多着急,照样是该什么时候冷什么时候冷,该下霜的时候才下霜。
杭景书大一的书就放在家里,杭仁山高低也是认识字的,为了更透彻的了解闺女的想法,杭仁山又捧起了书本。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么,他也得跟着进步才行。
别说现在的书就是有用,杭仁山磕磕绊绊的,还真搞明白了不少知识。
就靠着这些半吊子知识,杭仁山也能把其他人唬的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