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戴权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多时,太子杨佑甫踏入殿中。“儿臣见过父皇,母后,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母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崇平帝微微抬手,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起来吧,佑儿。”
杨佑起身,整了整衣袖,回道:“谢父皇,儿臣听闻父皇操劳国事,感染风寒,特地过来看望。”
太子和楚王是元熙帝子嗣中最为年长的两个,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势力支持着。相比之下,元熙帝对楚王的果断有谋颇为满意,颇有当初未登基时自己的风范。当初刚称帝不久,为了安稳人心,元熙帝还是将皇后所出的杨佑册立为太子。
自周朝立国以来,并非嫡长子都能登基为皇,能者居之。元熙帝深知早早立下太子,一则容易令其玩忽懈怠,二则也易为诸子所嫉,酿成祸端。历朝历代,太子早定,却多有被废黜之事。
但既然已立下太子,只要太子不做傻事,元熙帝在有生之年会尽力为其扫平障碍。
杨佑向来宽厚待人,为人谦卑有礼,与忠顺王一同在内务府和宗人府管理皇家祭祀相关的事务,也时常负责接待外国使臣。
元熙帝回道:“佑儿有劳关心,不过小小风寒而已,过几日即可安好。倒是佑儿最近在国子监举行一场诗会,朕是有所耳闻啊。”
符皇后好看的眉毛微微皱起,心中顿时涌起一丝担忧,生怕太子此举惹得元熙帝不满,赶忙开口说道:“陛下,佑儿爱好诗词歌赋,国子监中人才辈出,切磋一下文艺,也让士子们体会一下皇恩浩荡,陛下厚爱士子。
其实元熙帝对太子的行为并无太多不满,太子借此提高名声,在士子中抬高自己的地位,巩固太子之位,这本无可厚非。只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有所分寸,不可过于张扬。
元熙帝说道:“国子监是大周人才汇聚之地,佑儿是该看一下有没有可造之才,为朕分忧。
杨佑心中一动,想到了王睿,打算拉拢他。王睿年纪轻轻便是五品官,又是状元郎,还曾立下大功,深受父皇器重。于是说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寻觅像王公瑾一样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