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心剑一边搬运箭矢一边回忆脑海中关于道缘国与北莽国交界的三处险关。这些都来自那本《大陆地理志》的记载。三座关城就是建在三处山口,用以抵挡北莽国可能的进攻。鉴于两国其他地方的边境多是险峻山岭,本就不易穿行,两国又都在边境修筑长城阻挡对方渗透,这三处雄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这三座关城统称为北境三关。苏心剑如今所在的土山城距离三关中靠西的两关,恶水关和险峰关距离都差不算太远。至于另外一关,名为扼东关。由于位置处在道缘国东北方向,距离险峰关和恶水关都比较遥远,即便两国交战一般也不会三关同时开打,毕竟双方的兵力都还有限,所以相对独立。
险峰关和恶水关则比较接近,直线距离也就一千多里。当然两关间没有直通的道路,若想互相驰援,向南绕行官道就成了最为方便的选择。当初这条官道的修建也不无这种原因。
如此算下来,这座土山城扼守官道,攻占这里就等于是摁住了两关相互支援的关键,也算是一处要地了。所以才会招致北莽国大军的围攻。
土山城再往东五六百里就是方圆城,而方圆城就离道法宗的山门一丈山不远了。另外方圆城往北九百里就是险峰关了。
土山城往西两百里是春江城,再往西五百里就是望山城。而望山城北五百里就到了恶水关。
算起来若是北莽国骑兵突袭的话,破恶水关后三四天就能攻到土山城脚下。当然这么就算的前提是道缘国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
苏心剑回想起当初在望月山看到的望山城大火,看样子就是那一天,望山城被攻破。那么恶水关则更早就沦陷了。他是直接去了临江镇,之后又在永夜湖被困了好几天。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没有北莽国破关的消息传出来呢。要知道这几十万大军的调动,怎能一点风声都没有。
当然了,苏心剑琢磨这些问题并不是想要真的搞清楚。他只是有些好奇罢了。官道也不是恶水关和险峰关的唯一通路。官道以北几百里的区域,小路多不胜数。北莽国大军若是想要刻意避开官道行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冒雨搬运重物爬城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更何况很多被征用的壮丁白天已经惊魂了半日。其中不少人受到惊吓甚至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所以干了没一会绝大多数人就已经脚步沉重了。
苏心剑自然是没有感觉多么疲惫。可他也不想表现的太过显眼,于是也放慢了脚步。他们这一队人负责的地段也就只剩下最后一座箭塔需要补充箭矢了。
看到被分到一起的同伴个个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苏心剑自告奋勇扛起两捆箭矢就独自走上了城墙。
这最后一座箭塔位置稍偏,处在东面和南面城墙的拐角。北莽军自西方攻来,虽然围了城,可主攻方向一直是北面和西面,其他方向只是牵制佯攻。所以这座处在土山城东南角的箭塔白天实际上并没有怎么参与防守。
可能是附近守军大多被调往吃紧的东北方向的缘故。这段城墙居然显得有些冷清。灯火即便是加上了防雨罩,可照明效果依旧受到雨水的影响。原本应该被照如白昼的城头此刻却有许多的黑暗之地。
苏心剑扛着两捆箭矢独自行走着。他知道负责守卫的军士们肯定都自己寻地方避雨去了。至于了望,不是还有更高的箭塔吗。
走到近前,发现箭塔的门关着。这让苏心剑的心有些不安。不是说好补充物资的吗。他先前去过的箭塔碉楼全都是开着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