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朱瞻基十一年的仁宣之治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103 字 2个月前

张辅的一生,是充满荣耀与忠诚的一生。他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他成为明朝历史上的杰出将领。他的每一次征战,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了百姓的安宁和幸福。

朱瞻基时期的海外贸易规模和频率大幅减少,明朝逐渐走向了自我封闭。朱瞻基叫停航海的主要原因是其耗费巨大,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朱棣连年征战,国库已经空虚,甚至出现了农民起义的现象。而郑和下西洋七次,主要是政治和外交活动,并非以海外贸易为主,虽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但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大量的实际财富。

在朱瞻基在位时,明朝还是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航海。1433 年 6 月 29 日,62 岁的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

郑和去世,朱瞻基曾悲痛万分,亲令礼部侍郎南下应天,迎接郑和灵柩,并将他归葬牛首山。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和联系,也展示了明朝在航海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此后明朝放弃了海外,在海外贸易方面实施了战略收缩。 没有强烈的海权意识,也不以殖民掠夺为目的,其推崇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海外贸易难以持续大规模地发展。

朱瞻基重新组织财政,推行一系列的减税和救济政策。

公元 1426 年,朱瞻基颁布“垦荒免税令”,据《明史》记载,仅在这一政策推行后的两年内,全国新增垦田面积就达到了数百万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大量荒地得以开垦为农田。规定新开垦的土地免税三年,

下达“水利建设令”,加大对水利设施修缮和新建的投入,在江南地区,疏通了多条淤塞的河道,使得灌溉面积增加了数十万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河道,兴修水利工程,保障了农田的灌溉,大幅增加了可耕种土地的面积。

据历史记载,在朱瞻基统治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垦的荒地数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显着提高。多地粮仓充盈,尤其是在传统的农业产区,丰收之年粮食储备丰富。

市场上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北方的直隶地区,粮仓充盈,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社会稳定繁荣,为明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令清查全国的屯田情况。将被侵占的屯田归还军队。加强了对军屯的管理,为国家的军事后勤提供了有力支持。

江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水灾,洪水淹没了大片农田和村庄。朱瞻基迅速派遣官员携带大量的救济粮款赶赴灾区,下令兴修水利,以防灾患再次发生。

公元 1433 年,北方边境局势紧张,蒙古部落时有骚扰。他专款修缮了长城的部分地段,增强了防御工事。保卫了边境的安宁。

朱瞻基在位期间重视文化事业,组织倡导编纂古籍,参与《明宣宗实录》的编纂工作外,他还制《猗兰操》赐给廷臣,谕以荐贤为国之道。

公元 1435 年,朱瞻基因病去世。享年38岁。在这 11 年里,朱瞻基与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密切合作。

杨士奇为他出谋划策,处理政务;杨荣在军事决策上提供支持;杨溥则协助管理内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仁宣之治”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的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