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商人拿着牛羊通过中间商,自己得到铁器,而军队得到肉食。
另一边,扎克带着孩子和妻子,站在一座院子前。
里面传出的读书声,能听出来,有不少的孩子在里面,显得稚嫩的童声中,掺杂着在扎克听来有些变形夷语。
他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拍拍孩子的后脑勺,示意孩子往前走。
院门是关着的,敲了门,不久,便看到打开门的老人,看到扎克,问明来意便很熟练的引其去办手续。
入学的孩子需要名字,但扎克的孩子没有。
“我想给孩子取个汉名,可是我又不懂这些,能不能等他学会了,让他自己取。”
扎克看着老人,问道。
“你是鞑靼人?”
老人开口问了句,随后继续道:“总该要有个名字的。”
看着扎克纠结,老人也没有强求,笑着安慰道:“你这样的情况,学院里有的是,就先叫他小扎克吧。”
有了老人的办法,扎克眉眼都笑开了,站起身,微微弯腰,道:“谢谢。”
似乎,进入大同之后,他说谢谢的次数比自己的前半生都要多。
给小扎克登记好资料,老人才问道:“是要走读还是寄宿,虽然这里不需要学习上的钱,但是寄宿的活,还是要生活的钱。”
闻言,扎克看向自己的妻子,想了片刻,便回:“走读吧。”
他自己在商队并没有收入,虽然有着雇佣关系,但是被划分到了食宿上,也就没工资了。
“好,等下可以先去领书籍,明早辰时来,下午申时归。”
再和老人了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扎克一家便被一个年轻人领着去参观孩子学习。
都不需要分配,因为这里只有一个班,不到二十人。
在这里,只教三种语言,蒙古语、波斯语,还有汉语。
大明对外的通用外交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波斯语。
这算是木桶原理中的短板理论,并不是大明国力不强,而是外面识字率相对而言太低了。
面对文盲,若是想要沟通,要求不了对方学习自己的语言。
而大明周边,除了北方和西域,东南地区,基本都是使用汉语。
要想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就需要用到翻译官,而蒙古语和波斯语就是很好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