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旅程,学到的知识,建立的关系,都比人类看重的外表更加可靠——它们都是时间的馈赠,“成长”的本质。
成长,是一个很有美感的词语,它们刚刚从“小草之王”身上学来的。
它们和家人一起经历了“蕈兽之神”的诞生,“森林王”的加冕,它们隐藏在暗处,和家人一起祭祀神明,一起探究变成“圣兽”,还是“菌人”的进化之路。
它们不在意,自己有没有被“蕈兽之神”,也就是“人之神”发现。
它们在人之神的同伴打开的沙漠遗迹里,终于知道了“末日”的真相,是人类口中的“禁忌知识”。
人之神,蕈兽之神将“知识和智慧”同眷属分享,蕈兽拥有了蕈兽语言之外的语言,诸多人类的语言,它们不必避开家人,就可用自己掌握的其他语言进行说话,而不让家人害怕。
它们等待着“草之王”和被誉为“希望和奇迹”的人之神。
因为它们族群中的一位元素生命,曾经代表族群和“草之王”立约,留下了“预言”。
等灾厄结束,草之王会带它们回家。
那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草之王或许没有了印象,但它们更相信草之王会信守承诺。
只是……它们并没有想到,草之王原来失去了自由。
它们在死域的附近,望着“森林王”不断吞噬死域。
感觉找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拯救家园的办法。
最后,所有的记忆都止于“禁忌知识”被消除的那一刹那。
它们和污染本就一体,“禁忌知识”的消除,带走了它们的一部分知识和记忆。
它们忘记了家园所在,忘记了草之龙,甚至因为“污染”消除的空洞,身体变成残破不堪。
好在,每个元素生命丢失的记忆和知识都不同,应该还有家人记得被遗忘的部分。只要相互补全。
因为“蕈兽之神”对蕈兽的馈赠,曾经本该坚持不住,死去了的不少家人,都因为有着“蕈兽”的模样,而得到了人之神加冕之时的恩赐。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它们可曾被人之神发觉?
但都不重要了。
因为来不及了。
它们是元素力构成的生命,知识和记忆由元素承载,丢失的大量知识和记忆,直接让身体出现空洞,阻碍了元素力的正常流动,因而意识昏迷。
同时力量变得虚弱。
好在,人之神果然是仁慈的,它们的家人蕈兽们向着“蕈兽之神”,“人之神”祈祷,它们得到了治疗,体内的空洞被填补,从而苏醒。
并且神明的伟力,恢复了它们被污染带走的记忆。
它们也终于能向着“人之神”发出求救。
就算在记忆恢复后,想起了人之神似乎和草之龙在沙漠进行了“厮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后面,人之神和草之龙好像没有再继续进行敌对。
人之神治愈了整个沙漠,将其化作了绿洲。
……
再后来的事。
姜逸听到了它们的祈求,花费了两天时间和纳西妲、大慈树王去救助位于各地的,体内因为禁忌知识消除,出现空洞的元素生命。
这些生命曾经立约的对象非是纳西妲,而是大慈树王,但两者并无区别。
而且这些生命活着的已经不多。
它们大部分家人都在对抗“末日”中死去。
禁忌知识,世界树的病灶,是“死域”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个说法不算非常准确,还有很多“死域”的诞生,来自于这些生命。
就如那句话,它们是“末日”的受害者,又成为了“末日”本身。
在生命的末路,它们最后展现出的形态,就是“死域瘤”。
漫长超过千年的时光里,和“末日”对抗了一生,饱经折磨,可在最终亡故的时候,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东西,对抗了一生的东西,向着外界侵蚀和污染。
“真是最令人悲伤,也最令人同情的结局。”纳西妲曾如此哀切。
带回家人,是元素生命的期望和执念。
无论是活着的家人,还是死去的家人。
所以,每次在冒险家根除了“死域”之后,它们都会悄悄接近,如果感受到同伴的元素力,就把它带走。
元素力,是它们生命的本质。
就算死亡,也会保存在“死域瘤”生长出的“死域枝条”,所盛开的赤红色“死域之花”当中。
当时的“森林王”在须弥各地清除死域,并没有吞噬这份元素力。
所以有着不少元素生命跟随在后方,等待“死域”被吞噬后,收回被森林王留下来的属于同伴的元素力。
那些元素力中,禁忌知识的污染也比冒险家清除的更加干净。
最后,它们收获了所有的家人,唯差一位。
那一位家人认为“末日”是族群的一部分,有保存的价值。在当时,族群的其他所有家人都不认同它的观点,因而它离开了。
仔细想想,那位家人的观点或许相似于人之神。
可能认为能从“末日”之中,找到破解和战胜“末日”的办法。
在串联起过去和未来的故事的预言里,那位家人去了须弥的东边,深不可及的地底,无法归来的混浊之地。
世界树的力量覆盖提瓦特每一个角落,“末日”也就是“禁忌知识”不可能继续存在于提瓦特。
不过,禁忌知识根除,但留下的影响还会存在,就如已经存在的死域不会跟着一起消失,需要姜逸在那天净化。
禁忌知识的衍生物,另外一种形式的“黑色淤泥”,同样可存在于提瓦特。
所以,那个位置是层岩巨渊最深处。
“晶钉”所在的地方。
来自于“高天”的“判罚之钉”是对抗深渊的道具,在遥远的过去曾修补了提瓦特的裂痕。对于不应存于提瓦特的力量,具有净化并使其稳定的能力。
被它光芒照耀过的“禁忌知识”,也会以另一种形式永久留存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