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民警从这根打结的藤条上也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要将坚硬的树藤摆弄成柔软的“绳子”并打结,此人绝对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至此,犯罪嫌疑人的画像有了一些基础信息:
1、居住在案发地附近的本地人
2、做惯农活,善于捆扎柴火树藤
3、身体强壮的年轻或中年人
显然,嫌疑人试图通过焚烧尸体和死者的物品,阻碍警方的侦查,隐瞒死者的身份。
他是一个具有一定反侦察能力的狡猾之人。
然而,物证勘察人员经过详细勘察,还是在未完全燃烧的灰烬中,发现了有价值的线索。
那些被焚烧的课本中,警方发现了死者的学校和姓名。
至此,不幸遇害的女孩身份被确认——居住在附近村寨的高中学生小梅(化名)。
根据小梅的家人讲述,因为已经是暑假,案发当天小梅准备从镇上的姐姐家回到村寨。
她背着一个背篓,里面装着学校宿舍的棉絮、衣物以及上学的课本。
案发的那条路,是一条近道。
小梅或许是为了节省时间,才选择走这条绕山公路。或许在她看来,大白天的不可能有什么意外……然而,正是这条小路,断送了女孩的生命。
警方梳理了小梅的社会关系,排除了熟人作案的可能性。
通过现场情况推测:嫌疑人很可能是事先隐藏在此处,随机等待受害者出现。
如此凶残的犯罪嫌疑人,或许还有过犯罪前科!
综合所有的信息,警方开始在案发地附近的几个村寨排查。
现场经过焚烧,足迹、指纹等关键物证全部丢失,排查以什么标准进行?这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当然,文章一开始提到,法医在死者体内提取到了男性精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是放在现在,有精斑就可以提取到DNA,只要证据之王一出手,排查会更加容易精准。
可惜,案发在2001年,那是一个刑侦技术还相对落后的年代。
按照当时的检测技术,警方只能从精液中化验出嫌疑人的血型为O型,却无法做出DNA数据。
依据一个血型线索,忙活了一个多月,排查了近5000多人的筛查工作,仅仅是将人数降为2000人!
可是,即便是血型为O,也不能证明就是凶手啊!
案件陷入了僵局……
尽管案件在那一年没有找到突破口,印江警方也从未放弃过侦破此案。
这起发生在2001年的悬案,所有的物证都被妥善保管,在经历了6任公安局长之后,
终于在2010年第一次迎来了曙光。
这一年,刑侦技术的发展使得DNA检测普及,警方终于从精斑中成功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DNA数据。
手握“证据之王”,刑侦民警对破案充满了信心。
毕竟,九年过去了,花季少女惨遭奸杀,她的家人承受的悲痛是常人无法感受的,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告慰亡灵!
这些年中,警方还是在积极的排查2000人的大名单,到了2010年名单上只剩下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