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伊甸在做阅读理解(真)

“当青鸾走恶的兆咒,

我们便迎来秋宙。”

前面还在强调春的永远,这里却是来到秋天?

不,没有这么简单。

恶的兆咒,这显然不是指春夏,应该另有其物。或许,在这里,进入秋天是被迫的?

“悲风中的余响奏,

冬前栗懰。

赤鸢凌空天穹游,

将春之由。”

这两句,可以分析的点就很多了。

首先是栗懰,原本应该是懰栗的,作者为了押韵把它倒装了。但倒装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法,也有可能这个词原本就是两种形式的,这也并不少见。

其次冬前,这一词很有意思。春天时不说夏前,秋天却要说冬前。这很有可能代表了,那一件事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的生活只会更加悲惨。

再次,悲风中余响奏,化用了轼的名篇《赤壁赋》中的“托遗响于悲风”。那么,那个事件就很有可能是和生命短暂有关,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人逝世了。

而后,赤鸢,这与前文的青鸾一样,都是神话中能够带来美好的生物。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指的是同一样事物。

最后,居然直接说明是将春之由。难道是,在春天的美好面前,冬天的寒冷不值一提吗?不!对了,赤鸢,红色,红色表示火焰,或许是有一个人出现,并驱走了寒冷。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春。所以,春指的是什么?

“青草地已熟透,

苹果也变得绿油油。

春将来应觉尤忧,

岂却因冬临尤忧?”

这几句就比较直接简单了。

先是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有效地提高辨识度,用于暗号也不为过。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在春天的美好面前,冬天不值一提。

至此,便可以再回头,看一开始所写的春天了。

小主,

作者原可以大谈春天万物竞发,生机勃勃的场景,但没有。而作者却写了鸟,这点,难道就足以令人忘记冬天了吗?

只有一点可以解释,那就是,这点对于作者而言,相当重要,甚至重于生命。

“好~伊甸,不愧是你~”

白灵仙突然冲出,倒是扰乱了伊甸的思路。

“虽然,你唱的真的很好听~但还是与原作不太一样~”

伊甸听后,却莞尔一笑。

“但也大差不差了啦~谢谢~”

白灵仙说完,便极快地离开了,独留伊甸依然保持着微笑。

白灵仙所说的大差不差,指的可不是什么歌曲的旋律,否则她刚刚唱完白灵仙就可以出来了。但她却等到伊甸充分思考歌词方后,才出现。

这不能说是刻意的,可以说是计划好的。

Ps:白灵仙语文很好,尤其是阅读理解。

但,伊甸忽然发觉。

真正厉害的,并非是做出阅读理解的人,而是作者啊。作者知晓一切,并用委婉的方式,自然地表达了出来。但凡学识少些的人,大概都不能完全真正解达出来吧?

伊甸对于这名作者肃然起敬。

根本无法想象,作者为了创作出这首歌,耗费了多少心血。

Ps:没有多少心血,那个人随手的创作。

绝:喂!不要破坏气氛啊!爱莉希雅都不说话了!

天:不是,你看她还在吗?

绝:!!!大意了!没有谁忍受得了,内人在面前一直晃的吧?

“伊甸——”

只见一抹粉色的俏影来到了伊甸身旁。

“在想什么呢?”

见到来人,伊甸也没了顾虑,自然地将手中歌词一递。

“爱莉,你认识这首歌的作者吗?”

爱莉希雅一看歌词就知道是谁了?但她却没有说。

毕竟,这个关乎着计划,一个连白都不敢乱动的计划。

“我知道,但是,这样对谁都不好哦~”

见状,伊甸也没有强求。

就像有人说的,如果你吃到鸡蛋觉得好吃,又何必去见下蛋的母鸡呢?

但,不可避免的,一粒渴望真相的种子,在伊甸心中埋下,等待着有朝一日生根发芽。

转场(这首歌:其真正的名字为《秋之春》,只是,伊甸拿到的歌词上,并没有写。不然,她就能知道更多信息了。)

“呼——你也很着急了吗?放心,那天很快了,很快了。我会找一个时机,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我知道的,你的爱,既张扬又羞涩,既想公之于众又想一人独享。请放心,我,已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