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继续总结

“各地粮仓一定要加强管理,做好去旧存新的工作,同时还要稳定粮价等诸多事宜。” 赵立庆略一思索,接着说道:“朕觉得,粮仓大部分都在中原及南方,然而西北的西宁省,甚至安西省也应该建些大粮仓。草原上的那些城池里同样需要建粮仓,毕竟安南那边一年三熟,往后肯定能多出不少粮食。若是不提前做好准备,将来恐怕会出现粮食存储和运输的难题。”

“官家,这两年粮价一直稳定在一百二十文一石,这都是因为官仓在大量收粮。如按正常情况的话,粮价应在八十至一百文一石。如今草原那边若要建粮仓,可以从东北就近调粮过去,西北这两年也有些余粮,所以暂时可以不着急再建粮仓。至于安南的粮食,如果大量北运,只能在中原多建些粮仓了。” 苏轼有条不紊地分析着。

土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再加上连续几年的风调雨顺,以及从安南获得的大量粮食,大宋的粮食储备确实比以往多了许多。

寻宝全世界

赵立庆蹙眉思索,半晌才开口说道:“粮价还是要稳定在一百二十文,不能太便宜了,谷贱伤农。粮食多了,可以让百姓多养些猪,现在各地都开始建罐头作坊,能够做到延长水果的保质期。号召百姓把一些产粮较少的地改种果树,棉花、甘蔗、桑树这些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粮食过剩的问题,还能为百姓增加一些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是,官家。” 苏轼躬身退回队列之中。目前对于粮食过剩的问题,确实还没有太好的法子来解决,也只能先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了。

王安石这时也出列,奏道:“官家,方才户部提到草原部落纳税的事,据臣所知,草原上一户普通牧民每年要上缴五至十只羊和一两头牛。现今,整个大草原都已在我大宋将士的英勇奋战和严密保护之下,然而那些部落头领却只是坐收其利,不用负责任何事务。臣以为,这种现状应该尽快改变,否则长此以往,恐怕会对朝廷在草原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时,一直站着迷了半天眼的富弻突然一个踉跄,幸亏旁边的王韶眼疾手快,及时扶着,不然这位老臣恐怕就要摔倒在地了。

“官家恕罪,老臣唐突了。” 富弻连忙躬身行礼,脸上满是愧疚之色。

“去搬两把椅子过来。” 赵立庆对旁边的太监林桧说完,又扭头看向群臣,大声说道:“以后凡是年满六十的三院相公,朝会上都可以坐着论政。”

“谢官家。” 韩琦和富弻赶忙行礼谢恩。

此时,群臣才突然发现,三院的十二位相公竟然只有两个超过六十岁的。其实,这大殿内也还有一些官员超过六十岁,但真的不多,只有寥寥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