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时不我待

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稳定和发展大明朝西南之地,

以使大明朝西南之地,成为进军中南半岛的军事后勤保障基础,

从而占领中南半岛,进一步打通大明朝印度洋的出海口,

和大明朝在东南麻六甲半岛上得旧港宣慰司连城一片,

大力发展大明朝的海洋贸易,

彻底提振大明朝的经济,

从而最后解决大明朝的西域、蒙古、西藏边界地区的问题,

天顺帝朱祁镛,采取了

“先南后北、先海军后陆军”的策略,

因此,本次针对大明朝西南之地土司们的军事行动,

朱祁镛,授权军事统帅于谦,

可以调动湖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广东六省全部所有驻军。

而于谦,也当仁不让,为了毕其功于一役,

居然整整动用了南方60万主力大军和50万二线守军,

足足110万大军,

要知道此时,大明朝,全国所有守军加一起,一共才220万大军,

此役,于谦就动用了110万,全国半数左右得大军,

倘若,身为大明朝最为卓越的统帅于谦以及其副手王骥,

二人所统率的多达 110 万的庞大军队,再加上来自广州的 5 万精锐海军,相互协作、共同作战,

却依旧无法攻克此刻正处于四分五裂、混乱不堪状态之中的,涵盖了整个中南半岛在内的广阔南部中国地区。

那么,待到公元 1531 年之际,

当缅族人莽瑞体成功地构建起实力强劲的缅甸东吁王朝之时,

大明朝,便将会毫无疑问地错失掉这个攻占中南半岛的这唯一一次难能可贵的绝佳契机,

并将,因此而永久性地丧失通往印度洋的重要出海口。

如此一来,对于大明王朝而言,

不仅意味着在领土扩张与资源获取方面将遭受重大损失,

更有可能对其未来的战略布局和国家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毕竟,拥有一个直接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无论是在贸易往来还是军事战略层面,都具有极其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得了解,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公元 1569 年之际,

彼时位于中南半岛之上的霸主——缅甸东吁王朝,将处于它最为强盛的时期。

小主,

到那一时期的缅甸东吁王朝,实力之雄厚,将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