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抵抗力及药物敏感性
大肠杆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其培养物在室温下可生存数周,在土壤和水中可达数月。对高温抵抗力较弱,一般加热到60C经15 min即可被杀死。在干燥环境下也容易死亡,但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
对一般的化学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5%~10%的漂白粉、3%来苏儿、5%石炭酸等均能迅速杀死大肠杆菌;对氯很敏感,对强酸、强碱较敏感,其耐受pH范围一般在4.3~9.5。
此外,较能耐受胆盐,能抵抗一些染料(如煌绿等)的抑菌作用,这些特性可应用于选择性培养基。
大肠杆菌一般对常见广谱抗生素敏感,但是不同地区或动物来源的菌株可能会有所差异。由于长期滥用某些抗生素,目前已出现大量的耐药菌株。
【流行病学】
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可引起各种动物发病,其中有些见于多种动物,如O2、O4、O8、O9、O20、O78、O101等。有些则仅见于某类动物,如O45、O60、064、0138、O139、0141、O147、O149、O157等多见于猪;05、O75等多见于马;O1、011、O18、O26、O88等多见于鸡;O15、O26、O49、O92、O103、O128等多见于兔。
小主,
根据我国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往往有差别,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疫场(群)的优势血清型也不尽相同。
幼龄动物对本病最易感。
猪自出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仔猪黄痢常发于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者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30d,以10~20日龄者居多;猪水肿病和断乳仔猪腹泻主要见于断乳仔猪。
牛出生后10d以内多发。
羊出生后6d至6周多发,有时3~8月龄的羊也有发生。
马出生后2~3d多发。
禽大肠杆菌病最为复杂多变,从孵化期的胚胎到成年家禽都易感,但由气囊感染引起的以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病常发生于3~6周龄;而胚胎感染、脐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则发生于其他年龄。
兔多发生于20日龄及断乳前后。
人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婴幼儿多发。
患病动物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空气以及雌性动物的乳头和皮肤,当初生动物吮乳、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而感染;家禽既可通过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解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此外,牛也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人主要通过手或污染的水源、食品、牛奶、饮料及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期间。
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一窝仔猪的90%以上,病死率很高,有的达100%;发生白痢时,一窝仔猪发病率可达30%~80%;发生水肿病或断乳仔猪腹泻时,平均发病率为30%~40%,水肿病的病死率在50%~90%,甚至超过90%,断乳仔猪腹泻的病死率较低,在未治疗猪群,可达26%。
牛、羊发病时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雏鸡发病率可达30%~60%,病死率可达100%。
初生动物未及时吸吮初乳,饥饿或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等易于诱发本病。
大型集约化养殖场动物群体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管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的因素。
具有呼吸道损伤、免疫抑制等作用的病原体感染更易诱发禽大肠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