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这期间,若能再得一些指点,无疑能事半功倍,而邱言既来了这文轩品评,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是以才会询问,想到得知传承自孙圣的书院名号,加以讨教。
没想到刘展鹏却是摇头道:“传承自孙圣的书院自是没有的,毕竟历朝多有大儒批驳,不过听闻崇礼书院曾得孙圣手书,只是书院中人却不张扬,不知真假。”
“崇礼书院么?”邱言咀嚼着这个名字,对刘展鹏话中所言并不感到意外,实际上,孙圣所传之学博大精深,对历代儒学都有不小影响,但因诸多原因,并不为统治者、儒者所喜,连前朝大贤韩子,虽推崇其学,却也说“大醇小疵”,大体纯正,却还有着瑕疵。
甚至有人以其弟子最后皆为法家,而说其师所学不正。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肯定要有遮蔽的,不过这崇礼书院的名字,倒是暗合孙圣之说,不过孙圣的礼不是局限于形势,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代指的是一种社会秩序,只是不知道,这座书院所得手稿,是哪一篇。”
邱言正自思量,那刘展鹏又向旁边招呼两声,很快有两人走来,被他引着与邱言见礼。
“原来是邱兄,那日阁下与贺书长论战,我等也曾在旁边,邱兄风采犹记在心。”
这两人一个叫做徐缪、一个唤作曹进,都是理宗书院的弟子,曾见过邱言与贺书长的论战,一见邱言,立刻做出恭敬模样,礼数周到。
他们可是知道邱言本事的,也确实心有敬佩,口中的恭维发自内心,不过在听到刘展鹏说了邱言来此的目的后,两人的表情就变得有些不自然了。
原来,这文轩品评虽说评的是开启心路的文章,但有诸多大儒聚集一起,是个难得机会,万人瞩目。东都本就文风荟萃之地,又因为杏坛论道的关系,令诸多儒生聚集于此,他们这些人,又怎么会错过文轩品评之事?
小主,
这文轩品评,在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次达者品学的盛会,可实际上却成了不少人眼中的舞台,是他们扬名的契机。
“邱兄,你既然是拿文章让人品评,最好还是低调行事,来此的人,很多都是奔着论战过来的,一心想找人当个垫脚石,邱兄文开心路,可谓鹤立鸡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得旁人群起而攻。”那徐缪倒也干脆,直接就把事情点名了。
这话不难理解,虽说这次盛会,不乏儒生过来请教,想要促进所学,但说实话,真要请教,平日里哪家书院不能拜访?
所以,来此的儒生,真正的目的除了建立人脉、攀交情之外,就是指望借着盛会名头,把自己的名号叫出来,要知道这样的事情,那是有可能上史书的,如果能够露面,让自己名字和盛会捆绑一起,那就是青史留名!
对读书人来说,诱惑太大了。
想要扬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踩着他人的名号登位,眼下城中诸多才子、文开心路的人物,都已入士林,这个时候,邱言突然出现,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徐兄说的是,这点邱某自当几下。”邱言点头应下,他也不想招惹麻烦事。
一行人说着说着,来到了文轩楼门前,门前摆着桌椅,坐着一人,提笔记录往来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