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等朱辅的话音刚落,正准备出来发言,毕竟当初是自己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开海禁的人。
谁知道年纪比他小个十来岁的毛纪当先出列,速度比他快,腿脚也灵便的多。
反应如此之大,有点出乎意料,就算你山东莱州的毛家也在海贸中占了不少的份额,也不用这样急呀。
当然,杨一清也乐得看有人冲在前面。
在京城为官的四品以上的很多人都是出身江南大族,家族中靠海贸赚钱的人大把。
刚刚加了大商贾的税,不敢和皇帝对着干,吃了个闷亏,现在转到了海贸上,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
当年陛下把他这个在老家天天看山水的老家伙喊回内阁,重新起复。人也有些顽劣,但和自己正儿八经的商量事情。
还说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这样的精辟言辞。
有这样的认知度,说明皇帝对江南倭寇为祸,私下出海之事不说一清二楚,但明白个七七八八,想反对都不成。
所以他很爽快的同意开海,被同僚埋怨也在所不辞,为官几十年,看不清楚形势就是大忌!
沿海稍微有一点家族势力的人,多多少少会参与其中,甚至连好多王府都有白手套之类的来敛财,毕竟里面的利润实在太过诱人。
当时同意了皇帝开海的提议,也算是皇帝让自己起复的一个交易。
之后就让和自家有关联的出海商家积极的上缴税银。
有了人带头,出海商家私下协商好缴税份额,大家面子上都好过。
后来海军扫荡倭寇海盗,保证了安全,赚的更加多,交钱也变成了心甘情愿。
今天被成国公把这个事情摆上了台面,实在是让人心头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