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这般包分配

“启禀陛下,按照兵部与户部、吏部共同拟定的方案,朝廷自景泰三年开始每年新增百余驿卒名额,各地官衙每年会有约五十个差役增补名额可用于在清退官军中选拔优异者填补。”

“百余人……”一年只有百余个名额足够应付眼下的官军清退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点名额根本不够。

“大明这么多驿站、驿路需要建设,就没有更多的人员需求吗?”朱祁钰有些不解。

“陛下,建设驿路需要钱粮,朝廷现在四处都在用钱……建设驿路的事情就缓了下来。”

“罪囚,调集全国罪囚一条路一条路的修,不要分散同时在多处开工,要集中人力物力于一线,修好一条通一条,修好一段通一段,加大朝廷安排差役的力度。”朱祁钰有些急了。

自景泰二年开始正式推动官军改革以来,每年都有少量的官军能够通过文化知识考试清退时被分配到各地当差,但是总量有限。但是按推算在最近几年大批量新鲜血液涌入会有大量老军被退换下来,而其中能够通过文化考试的人将会更多,届时将有大量的人员安置缺口。

虽然最好的安置渠道是各地官府衙门里当差役,但是这种名额毕竟不多,数量涌入太大了会冲击原本世袭制的差役引发不满。因此驿丞之下的驿卒也成了安置的好去处,官军当得久了性子恐怕不是那么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又念几天书在这个识字率低下的年多少也算是个能识文断字的了,如果不能有个正经的朝廷差使难免会引发不满。

“不如……便不做安排了?按照新政清退官军每年得有数千上万人,其中百人取一还能支应,若是人数再多些朝廷哪里能安排得过来?”有声音建议甩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妥,这样会影响朝廷的信誉。如果放任不管,他们又何必辛苦数月去念书习字,安心做个大头兵等着回乡就是了。既然吃了比别人多的苦,自然是希望能够比没有去念书习字的人多一些东西的。”听了前面的建议朱祁钰正想发火,就听到于谦站出来反对。

“不错,于卿所言甚合朕意。”朝廷的信誉还是要讲的,忽悠人家去念书不能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统治地区的识字率问题。你拿了个好看的数据却不管人家的死活,人家一把年纪辛辛苦苦数月通过考试了最后还是回乡种地,那人家为什么要辛苦这数月时间去学识字?

一把年纪学识字你当容易吗?更何况在大明朝这种书籍开发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又没有人手一本字典可以查,真正能够通过识字考试的官军大老粗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工部、户部再议一议,不要为了应付差使虚增名额,要实实在在找到能够安置清退官军并且实际用事的位置。”

“陛下,要不问下北疆胡总督那里……”

北疆要安排移民就需要大量人手,招人进去不如留人下来,确实是个不错的好主意。

“嗯,这事吏部也参与进来,各部跟胡太傅那里都好好合计合计,给些优渥条件留下些清退官军来,还可以让这些被清退的官军带着家口一起来塞外安置嘛!朝廷大军所在之处,还怕塞外些许达子溃兵不成?”才说过不要达子达子的叫,朱祁钰自己也没改过来。

“愿意留在塞外的给安置土地、牛羊骡驴,只要有的能给的都可以商议着给。允许清退后的官军与当地牧民自由婚配,让汉蒙一家亲走到实处,汉中有蒙,蒙中有汉,自然就一家亲了……别说,这还真是个好主意。”照这个样子推行下去,原本老军中回乡娶亲难的反而更有机会留下来了。

这算是包分配老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