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九章 大迁徙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826 字 1个月前

王文浩加快了脚步,阿珍也更加卖力地拉车,他们终于来到了前方的补给站。

整条迁移道路上,每隔二十里路就会有一个物资补给站。

持有迁移证的百姓可以免费在这里吃饭喝水,晚上也可以在补给站附近露天扎营。

现在是夏天,露天睡觉的条件虽然是差了一点,但是不会冻坏人。

补给站由军队和移民局的官员共同负责,安全上没有问题。

山东也才刚刚平定,社会治安算不上好,迁移的路上需要有人维持秩序,要不然移民的安全没有保证。

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已经失去了很多。政府不能让他们失去更多。

“来,吃个饼子。”王文浩用一家三口的移民证领了三个饼子,因为家里有个孩童,还领到了一块糖。

不得不说华族政府的工作真的做的很细致。

就连李鸿章都对手底下工作人员的效率感到瞠目结舌。

华族的基层官员,上岗之前都要经过培训,同时还要熟悉复兴会的纲领,通过思想考察。

每个人都要定期写思想汇报。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人会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但是华族基层官员的权力已经被分散开来,形成一定的制衡。

像满清时期那种地方官员胡作非为、草菅人命、鱼肉百姓的事情少了很多。

“阿浩,听人说关外的冬天很冷,咱们现在过去,安顿下来至少要八月份了,粮食肯定来不及种下了。冬天怎么弄,咱家可只有一件棉衣。”阿珍有些担忧地说道。

她其实长的很周正,只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上经常在户外参加体力劳动,让她的皮肤失去了光泽。

王文浩与赵赵阿珍乃是青梅竹马,只是两家因为取水的问题闹僵,成了仇家。

但是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愫早就埋好。

最终这种情愫在他们长大之后生根发芽。

两人的婚姻没有家人的祝福。王文浩因为执意要娶阿珍,被逐出家门,没有分到一点田地。

小两口的生活一直非常辛苦,但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阿珍,咱们要相信官府,你看这饼子,人家不是免费给咱们了,官府要骗人也不会浪费这么多粮食,咱们有啥?除了一把子力气。”王文浩脑子不笨。

他已经受够了现在的生活,对关外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

“阿珍,等咱们到了关外,我先帮你们弄个窝棚,支上一个土炕,然后将咱家分到田整出来一部分,种点白菜、萝卜啥的,留着冬天吃,再多弄些柴火。这个冬天咱们吃救济粮,躲在窝棚里烧土炕。我还可以去山里下点套子抓点猎物来给你打打牙祭。”

“等到来来年开春,咱们种上五亩黄豆、十亩玉米,再种上五亩红薯……”

“种这么多田,你还不要累死啊。”赵阿珍被丈夫说笑了。

“不累,咱可以跟官府赊购一头牛啊。关外挨着草原,牛马应该不贵。”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啊!一栋不需要很大的土房子,四周全都是自家的田地,刚刚翻好的黑土地黑漆漆的,等种上粮食之后,就变得绿油油的。

坐在门口看着玉米发芽出苗,扎一些草人放到田里驱赶喜鹊,防止这些坏鸟来偷吃种子。

小孩子扔在门口,给他弄一摊泥巴活着玩。

阿珍怀里抱着一个簸箕,给针穿上线,帮儿子和丈夫做件新衣裳。

做好衣服,再去红薯田中薅一点藤叶给猪圈中的猪仔子吃。

猪仔都是从生产队领回来的。除了猪崽子,房子后面的兽棚中还有两只羊和一头牛犊子。

这些小畜生虽然还没长成,但是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也是一种幸福。

这些都是赵文浩的想象。但是吃着手中的饼子,他越发地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幻想。

到了关外,他就可以不依靠宗族,不依靠父母,自己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