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明在讨论军情,几名大员安静听着,不敢也不会插嘴。
孔有德说的在理,大兵团作战,玩的是协调、玩的是配合。
至少有二百名参赞在时刻汇总消息,上千信使来来去去传达军令,五千名骑军在当斥候,查探每一处动向。
为了避免斥候无意义的伤亡,陆天明把亲卫营全派出去了。
京城百姓和中军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时刻在发生杀戮。
二百里的战场,当下条件根本无法即时通讯,稍微疏忽,任何一方的某一部都可能被围歼,进而影响全局。
不能说黄台吉谨慎,只能说他输不起,没有陆天明‘大方’。
这么多人,别说打起来,吃喝拉撒都是一个耗费脑细胞的调度活动,宋裕本、杜文焕、王朴、周遇吉就在做这些事,南郊、北郊还有两个指挥大帐。
陆天明回到舆图前,指一指通州的位置,“看起来黄台吉没有信心把通州作为中军所在,他既担心南线,也担心北线,更忧心后路,我们倒是不怕他拖,但我们只有三万骑军,无法与他这样每日玩小规模攻防战,容易让他抓住机会。”
舆图对面的刚刚赶到的马士英轻咳一声,“大将军,下官说句题外话,东虏根本没有大规模作战的经验。
萨尔浒奴酋以少击多,分路出击,天启六年进攻宁远,汉军的楯车塔梯才是主力,两次攻打朝鲜,全是骑军奔袭为主。
除此之外,没有五万人以上的战斗,广宁之役不过三万人。
以下官看来,黄台吉一直存在投机的心思,也许我们得示弱,设个陷阱,这样摆开阵仗、势均力敌的战场,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陆天明眼神一亮,“老马不愧是钻研黄台吉的人,有点意思,你是说他南线试探完毕,还会试探北线?”
“大将军过奖,下官无法猜测东虏具体行为,但他们暂时没有粮草危机,没有必战压力,或许在期待我们进攻。
东虏总兵力十五万,十二万大军入关,除去火器炮兵,近九万骑军,黄台吉是进攻方,机动能力也远超我们,他不会轻易放弃主动。
京城是他不得不来的目标,否则崇德帝一点声势都没有,但我们守,他们攻,多少有点呆板,也许他会退而求其次,攻陷多个小城来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