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策,各有利弊。
上策,直面广皇帝,展示杨玄感抗隋决心和勇气,与朝廷的百万大军对峙。
这是背水一战、毕其功于一役的霸王心态。
好处是收益巨大!
但风险,也同样无比巨大。
不谈归师勿遏的道理,单是从军力对比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杨玄感之军,有无此等对战能力,是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策,若能西进关中,就能左右逢源,获得大量关陇旧有势力在军事、经济、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但问题,同样存在。
首先,是潼关之固,若要进入关中,必须要打破重兵把守的河东城、函谷关、潼关。
其次,现在看着关陇子弟云集于麾下,但他们的老子、主事人,也就是留守关中和军中的诸官将,对他杨玄感的态度到底如何,还真是个问题!
这些老狐狸,嘴上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如果不是局势已经相对明朗,他们绝对会作壁上观,或者直接装死做聋。
第三,如果是贸然进击,若是遇到战事不顺,那时便进退不得,少了回旋余地。
毕竟,关中地区的造反力量,几乎是屈指可数。
下策,黎阳距离洛阳最近,且洛阳现在为实际上的国都。
一旦占领,就等于掐住了广皇帝的命根子,也具有了立足的根本,从而就掌握了江湖上反抗暴隋的大义和先机。
届时,天下英豪,自当踊跃归附,合流并进,共襄大举。
然而,难点也存在!
那就是新修的东都洛阳城,城高险固,又有大军驻防,胜负难料。
不过,好消息是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能力和兵力嘛,一般!
这倒是值得一攻,说不定还有惊喜存在!
于是,杨玄感左思右想,最后选择了李密的下策,进攻洛阳。
丙辰,玄感逼东都。
河南赞理裴弘策,率领当地府军,拒之。
不过,爽脆地败了。
……
接连几仗,杨玄感的叛军皆赢。
杨玄感这人,武艺超群,骁勇力大,一柄丈八长矛,使得八面威风。
每次作战,他身先士卒,呼叫叱咤,当面之敌,莫不震骇而退。
简直是项羽再生!
杨玄感在军中、在江湖,有了“楚霸王”这样响亮的名号!
加上他心机颇深,擅于交游拉拢,很会安抚、带领一线部队,这样一番操作下来,顿时赢得士卒们好感无数,乐意为他拼效死力。
战,无不胜!
骄傲之气,渐渐萌生。
杨玄感产生了错觉,自讨这大隋朝气数已尽,天下人都会支持他。
而他,就是那个代替广皇帝的人!
就在这之前,杨玄感任命的原河内郡主簿、现在的怀州刺史唐祎叛逃反水了。
他一路潜逃,终于跑进东都,向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报告了杨玄感谋反之内情。
杨玄感造反的事,彻底曝光。
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的确非常恐惧。
他们一边调兵防御,一边分别向西京留守代王杨侑上报匪情,一边向远在高句丽的广皇帝告急报警。
修武县,古为宁邑。
商末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
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布,死后便葬在修武县城东南兰封村村北。
流经修武的运粮河,更是大隋大运河永济渠的一条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