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智慧的摇篮

良渚风云 浮生坦然 879 字 29天前

智慧的摇篮

送走了最后一位学者,滕逸望着远处的夕阳,感慨地说道:“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是啊,”陶婉走到他身边,目光坚定而充满希望,“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

她的话音未落,一名侍卫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城主,夫人,不好了,城外……”

侍卫的到来打断了陶婉的话,也暂时冲淡了他们送别学者后的些许伤感。“发生什么事了?”滕逸眉头微蹙,沉声问道。

侍卫喘了口气,稳了稳心神,急忙说道:“不是坏事,是好事!城外,城外那些从各地回来的学生们,他们……”

原来,这几年,在陶婉和滕逸的努力下,良渚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学堂不再是贵族子弟的专属,平民百姓的孩子也能进入学堂学习知识,更有不少人获得了前往更远的地方深造的机会。而这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学成归来后,纷纷在文学、科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将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带回了良渚,为这座古老的城池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城主,夫人,您们快去看看吧,那些学生们说要当面向您们汇报学习成果呢!”侍卫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滕逸和陶婉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欣慰和喜悦。“好,我们这就去。”滕逸点头道。

城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陶婉和滕逸的到来更是引发了一阵阵欢呼声。人群中,一位身着朴素麻衣的青年男子,他手里捧着自己这些年绘制的图纸,激动地向陶婉和滕逸展示着。

“城主,夫人,这是我根据在外面学到的知识,结合我们良渚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一种新型灌溉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

这位青年名叫阿良,出身贫寒,是第一批获得奖学金资助,走出良渚学习先进技术的学子之一。像阿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成为了良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群中,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正是当初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教育改革,并设立奖学金的孙富商。

“城主,夫人,看到这些孩子如今的成就,我真是感到无比欣慰啊!”孙富商走到陶婉和滕逸面前,感慨地说道,“我决定,再追加一笔资金,扩大奖学金的规模,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陶婉和滕逸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定。新的挑战已经出现,他们需要继续探索,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孙老爷……”滕逸刚想开口说话,却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喧闹声打断……“孙老爷,您这份心意我们心领了,”滕逸接过孙富商的话,语气诚恳,“只是这教育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金钱堆砌便可……”

“城主说得对,”一位头发花白的学者从人群中走出,他是良渚最德高望重的学者之一,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教育的根本在于启迪智慧,培养人才。如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如何保持这股学习的热情,如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啊!”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学者们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称是。陶婉环视四周,看到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庞,心中既欣慰又沉重。欣慰的是,教育改革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沉重的是,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各位,”陶婉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教育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今日的成就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让良渚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激动地欢呼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在人群的角落里,一个身穿黑衣,头戴斗笠,看不清面容的人影却悄然离去,他压低了帽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

夜深人静,陶婉和滕逸并肩站在城楼上,俯瞰着灯火通明的良渚城。凉风习习,吹动着他们的衣衫,也吹散了白日的喧嚣。

“看到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我真是感到无比欣慰啊!”滕逸感慨道。

“是啊,”陶婉轻轻叹了口气,“只是……”

“只是什么?”滕逸转头看向陶婉,眼中带着一丝疑问。

陶婉望着远处,目光深邃,“我总觉得,我们好像忽略了什么……”

话音未落,一名侍卫匆匆忙忙地跑上城楼,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城主,夫人,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