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五行道根

凡人路途 爱飞海 1039 字 15天前

子风忍不住惊厥一身,打了个寒战,此等雷电之力虽然厉害,但是不要也罢,弄不好还会将自己搞得生死,那岂不是白来世间一趟。

加之,先祖子道在天雷记载书籍之中,并未提及天雷引体的任何方法,兴许是因为先祖子道还未来得及记载,亦或者先祖子道也未寻找到天雷引体的方法,以及玄妙之处,就已道消身亡的缘故吧。

子风将这三本来自先祖子道的记载,极为完好的收起放入了自己的腰包之内,极为感叹,天水、天火、天雷都是世间罕见之物,子风也基本都已了解了其中的不凡之处,只是那依然被世人所在寻找的天水灵液,尚且还有机会可能寻到,只是那被称为不灭天火的阴火、阳火,要想获得,恐怕极少有人能够敢轻易尝试去接近,收服为己所用吧,特别是那人人敬而远之的天雷,子风想来,还是远离一些的好,子风可不想为了几乎无法办到之事,而丢了自己的性命,今日能够看到先祖子道遗留下来的这三本古籍记载,心中也已足够,他可不敢轻易去尝试寻找接触。

子风拿起另外一本先祖子道遗留下来的古籍记载,这是一本名为五行大道的吐纳练炁功法,可传授悟道之人感应天地灵炁,引炁入体,并借助体内转化而来的灵力之气,施展法力的运行之法,子风特别感兴趣,这也是子风特别想要得到的,能够感受天地灵炁,吸收进入体内能够施展法力的修道功法。

子风此刻虽然已能够感受天地灵炁,已然自行悟道,进入了修道一途,但那也只是子风误打误撞,不知不觉间的自我感知,子风自己也无法确信,自己领悟而来,吸收天地灵炁为己所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将自己的修道之路走向更远,与其他人的修道之法有何不同之处。

当然,子风也极为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修道之法,但子风还是忍不住想要观摩一下先祖子道所遗留下来的修道之法,取长补短,寻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修道之法,特别是被吸入自己体内,转化为自身法力所施展的灵力,子风特别想要弄清楚是何缘由。

此记载古籍中有记载,要想成为修道之人,自身肉体之中须具备五行道根,五行道根分别为金、木、水、火、土,形成世间五行之物的灵力道根,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由五行之物衍生而来的冰、风、雷、石道根,以及可存在于世的一切五行之物变化而来的道根。

能够悟道之人,其肉体之中需拥有其中任意一种道根,才可引炁入体,滋养道根,成为修道之人。

自此,修道之人才可借助自身道根之力,操控其体内的道根灵力之气,施展出与自身道根相同的功法之力。

子风看到此处也是非常的好奇,想到自身在最初之时,可以施展出火焰之力,想必那便是自己体内的火灵道根所产生的灵力之气,一时猜想,自己便是书中所记载的火灵道根之人。

奈何,又让子风极为不解,自己在施展出火焰之力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体内多彩的灵力之气,同时施展出书中所记载的金灵道根之力,可形成无坚不摧的金闪护体,以及坚如磐石的土灵道根之力。

好在子风在往下翻看之时,先祖子道载书中有些记载,关于那些能够同时拥有多个道根之人的修炼之法,让子风恍然大悟,知晓了能够悟道之人的肉体之中,并不是单纯的只会拥有一条道根,可以有两条,甚至三条,但高于三条之人,世间极少,且多出来的那两条道根,也只会是残缺不全的废道根,只能当作吸收天地灵炁的灵体,吸收更多的天地灵炁入体,用以滋养体内为主的道根而已。

但若是一些能人异士,以及极为不凡的修道之人,可将自身体内的多条道根,修炼成多道根合一的异道根,如此一来,此修道之人便会异于常人的强大,亦可施展出其所拥有道根之力,在世间所能合一形成的道法攻击,至于能够产生何种法力攻击呗施展出来,那完全在使用之人对其体内道根之力的掌控,就如同世间千变万化所形成的一切五行景象一样,可千变万化,个人所施展也并不相同。

此等修道之人,形成的道根,被称为异灵道根,虽较少存在,但也可修炼成功,并不是无法实现,甚至有些人,一出生便可形成异灵道根,成为异灵道根之人。

且,先祖子道遗留下来的修道功法之中,也详细记载了体内各种五行灵力,使用法力的施展之法,子风也都按照书中的运行法诀,与自行领悟而来的运转灵力之法,施展出法术,做了些许的比较,但当子风按照先祖子道记载的水灵之力的施展之法,催动法力,施展出水流,形成冲天的旋涡水珠,直通山洞的洞口而出,并载自己的催生之下,极为冰柱一样的冰晶之体之时,子风又有些疑惑了。

在子风疑惑之际,子风同时催动体内的木灵之力,在法力的施展之下,那冲天的冰晶柱体之中,滋生出了盘根错节的枝干绿叶,缠绕在冰柱之上,直接蔓延生长出了山洞顶部的洞口,在洞外形成了一棵极为粗壮的参天大树。

子风收起法力,催生形成的冰晶柱体以及那生长出山洞的参天大树瞬间消散,子风不解,按照先祖子道的记载,一人只可拥有一种道根之力用以施展法术,除非此人能力通天,形成变异道根,但也并不能同时施展出多种道根之力形成的法术,然而,自己却可同时施展出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道道根之力,且自己也都曾使用出五行之力形成的法术,斩杀了多只成精的妖兽,子风不明白这是为何,不知先祖子道的记载是否存在遗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