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卫青

引言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卫青无疑是一位闪耀的星辰。作为西汉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他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着称于世,更以其谦逊低调、勤恤士卒的品格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怀念。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卫青的世界,感受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出生与早年经历

悲惨的童年

卫青,字仲卿,出生于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他的母亲卫媪,与其夫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子(即卫长君),长女卫孺(此从《史记》,《汉书》作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然而,卫媪后来与在平阳侯曹寿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由于生活艰苦,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将其当成了奴仆来驱使。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汉景帝之女平阳公主的骑奴。这段经历让卫青饱尝了人间的艰辛与冷暖,也为他日后的坚韧不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祸得福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卫青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他的姐姐卫子夫被做客平阳侯府的汉武帝看中,随后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入宫后被冷落了一年多的卫子夫再次获幸并有了身孕。这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其母馆陶公主派人抓捕正在建章宫当差的卫青,意图杀害他。幸运的是,同僚公孙敖听到消息后,赶去救下了卫青。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大为愤怒,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并封卫子夫为夫人,卫长君为侍中。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多达千金。卫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卫少儿嫁给了陈平的后人詹事陈掌。公孙敖也因此显贵。卫青后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作为武帝的亲随参与朝政的参议听闻,掌管议论。

从骑奴到侍中、太中大夫,卫青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忠诚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也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铺平了道路。

二、军事生涯的辉煌

初伐匈奴:龙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分派四路出击匈奴。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

在这场战役中,卫青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果敢冷静。他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并在龙城之战中斩杀匈奴军数百人,取得胜利。而其他三路汉军则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于是封他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为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收复河套:河南战役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卫青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斩杀匈奴二千三百人。随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

鉴于河套地区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并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此役之后,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汉朝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他的部将苏建、张次公也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再次北上:高阙奇袭战与定襄北之战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则从右北平出兵。各路汉军一同出击匈奴。

匈奴右贤王正对着卫青等人的主力,认为汉军不能到达此处,便喝得沉醉。夜晚时分,汉军突至,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连夜遁逃。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卫青凯旋而归后,汉武帝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汉书》载为八千七百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卫青的三个儿子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卫青指挥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及李沮六将分领六路大军自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斩首数千级而还”。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首匈奴军一万多人。但苏建、赵信所部三千余骑遭遇单于主力赵信力战后领兵投降匈奴苏建独自逃回。因这场战役“失两将军亡翕侯(赵信)功不多”故而卫青仅获赏千金。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