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千里打赢辽东之战,待到清点战利,统计收获,大辽河已是彻底化冻。
此一战,得无滤、房县、平郭、襄平、柳城五城,公孙度等辽东豪富诛戮大半,丘力居、苏仆延、乌延等乌桓单于以及乌桓统领,参与其中的辽东各部汉军都尉,五十人队长以上军官者,尽皆处死。这一战,辽东敌对势力的中高层领导,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自此以后,辽东之地的乌桓人、汉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再想组织如此规模的兵力,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据战后统计,此战新增汉民两万,乌桓人四万,共计六万人口。另剿战马四千余,粮草辎重财宝无算。
虽然此次来攻的乌、汉联军很穷,但是那些单于、官吏、富户之流,却都还挺富裕的。虽然王言堵了辽西走廊,断绝关内外贸易,但他们该收东西还是在收,反而因为王言的原因,更加压低了价格。都等着弄死王言,重新打通商道,再多赚一些。
他们不只收辽东的东西,也北上收域外乌桓、高句丽、扶余等等的物产,域外有大兴安岭、长白山,这两个山脉东西包围出了东北平原之中面积最大、最肥沃的松嫩平原。虽域外蛮夷,不善种地,但是人家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口,靠山吃山便能得活,山货、兽皮、兽骨、草药,都是一堆堆的。
他们需要食盐,需要铁器,需要一定的粮食,需要布匹,等等等等。有能力跟他们换的,也就是辽东这些富户了。甚至就连丘力居等乌桓单于,也是指望着氏族富户贸易的。
现在这些东西都到了王大将军的手里,除了留下自己用的,基本都处理给了那些豪族,换取粮食、布匹、盐等物资。
他已经着手建造盐场,这种最基础的生活物资,是必须要保证的。平郭(营口)、文县(盖州)一带,正是盐场的好位置。自今年开始,以后便不必再让豪族用盐铁割韭菜。
地盘扩张、人口新增,相应的军事部署自也要跟上。
战斗力最强的威武卫,移驻襄平。在王大将军转战千里之时,东方果然有敌来偷平郭,被留手的三千威武卫打的落花流水。补充了战损的兵员之后,顶在最前,以防止玄菟侵扰。
无滤城由兴武卫镇守,前番辽东之战兴武卫防守徒河大本营,稳扎稳打,都没让敌人从山道中出来。其驻无滤,与襄平护卫犄角策应,护卫辽河平原。
广武卫则是驻防阜新,先前便是广武卫前攻阜新,王大将军破了丘力居之后,奔袭过去一战而定。其部补充兵员,驻守阜新,一来可借地利,防止贼寇杀入无滤山谷,长驱直入破昌黎,取徒河,亦可倚仗地势,以为前出之地。更可策应支援无滤、襄平两地,但有来敌,合而攻之,亦可长驱偷家。
在无滤城的战斗中,损失惨重的英武卫,则是由民兵转为正式军队,驻防平郭,任务还是防止东向来敌,另外生产食盐也是他们的活。
廖化统帅的骁骑营,则是又于各卫选调了两千五百人,补充到了五千军马的规模。缴获的战马,除了各卫骑兵所乘,余下的基本都给到了廖化。他们驻防在台安,正是两千年之后的鞍山台安,又是大将军命名。
他们驻防台安,倚仗着骑兵的机动性,支援前三地,也是防止辽河平原开阔,敌人直入房县腹地。平日里所做,就是训练、养马、种地。
以上皆是正规编制部队,计有三万余。除此外,还有三支民兵部队。先前调取昌黎防守的雄武卫,顺势囤兵昌黎。徒河大本营则是又新编了一支振武卫,南方前线的绥中则是编了一支宣武卫。
至于柳城,王大将军现实的老家,他并没有派人去占领。因为他老家的地理不很好,四面环山,十年九旱,收成相对来说不很好。北方有更广阔的地方,没有必要囤兵在山沟里。
要说柳城方向再度来敌,这一点也不是什么问题。毕竟他的游骑是完全脱产的专业战兵,老带新的方式,培养着这种士兵。他们散播极广,学会了王言传授的地图测量制作之法,在外面风餐露宿,既画地图,亦查敌情。只要知道了来敌,那就能赢。来的越晚,赢的越轻松。再晚,那就不是他们来攻,而是王言派兵过去了……
既然打胜了辽东之战,彻底立足辽东,那么汉军定然便不会来攻。而且他的军事部署,更加的倾向于防御北方,而非是南方。要知道,只要灭了绥中宣武卫,再来就是徒河大本营。而其他地方的兵力调动到绥中,最快也得三天,最远的可能要十天之久。
这算是王言的表态,让大家都放心吧。
但绥中的兵马,肯定不可能没有。不为了南下,也得为了守商道。现在王大将军据辽西走廊,怎么可能让南北商人,从他的地盘来来回回。
众所周知,商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今扼东北咽喉之地,必然要以他的地盘,做商贸中转,在此进行大宗贸易,大收商税,发展经济,反哺民生,有个五六年的时间,定然富饶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实上现在他的负担很重,正编军卒以及民兵合计五万余人,算上军队后勤,不打仗的时候得是六万多人,打仗那就上十万了。
他目前总人口都不到四十万,这个数字,基本上带把的都上了战场,负担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现在虽然区分战兵、民兵,但其实都不是职业士兵,真要说起来,无非就是战兵比民兵吃的好,训练任务重,民兵比普通农民吃的好,任务更多。
要不是有着玻璃割韭菜,不是打仗屡屡收获颇丰,基本是挺不住的。
眼下辽东已定,辽河平原尽在掌握,大辽河之水已化,自然要开始轰轰烈烈的春耕大计。
虽河水已化,已近春分,但适逢小冰河期的东北土地,不是那么好化的。东北正经的春耕时间,农历要到三月份,西历也要四月份。现在不过才是二月份,相差一个多月的时间,土地尚未化冻,但不可能真等到化冻的时候再行动。
辽河平原并没有开发完全,还有很多的荒地,去岁耕种的田地也要进行翻土。砖窑仍旧烧砖,玻璃窑口也不能停工,树要砍,房子要盖,春汛要预防,水利必须休整,春天的渔获也不能放弃,大规模圈养鸡鸭鹅羊牛等也要谋划,凡此种种,全在大将军一人。
随着大将军一声令下,在温暖的火炕上躲了一个冬天,消耗了老大一片树林的百姓们,吹着料峭的春风走出了家门。
能生育的妇人,绝大多数都挺起了肚子。经过平整的街道上,久违的响起了稚童的欢声笑语。这个冬天,大将军创造了一个在辛亥以前不可能的记录,没有一个人因为冻饿而死。病死的更是没几个,毕竟能一路走过来的,身体都不错,比较能挺。再加上王言亲自出马,带着手下的大夫去给看病,问题没多大。
这一次为了提前出屋耕作,不至于染上风寒,或是染上了也不至于来一场病毒性流感,王言已经提前配药了。有病没病的,都喝一喝,反正也喝不坏。
百姓们走出家门,遵循着大将军的指示,带着希望的笑容,领取着耕牛、种粮、农具,又一次的开始了大建设。
在这个冬天,经过铁匠、工匠以及躲在屋里过冬百姓的通力合作,打造出了五万套王犁,以及上百个大水车的零件。
耕牛不多,只有两千余头,这是去年一路自幽州抢掠而来的。当祖宗似的伺候了一冬,到目前生了一百多头小牛犊。这是因为牛的生产周期比较长,有近一年时间。生的这一百多个小牛犊,还是先前带孕过来的。
生产之时,王大将军可是特意过去当的兽医教师,教了几个自诩精通牛事,给地主老爷专门养牛的农夫。他这一冬,可是连口牛肉都没吃过。
耕牛的稀缺,是一直伴随了两千年的。这种情况肯定得解决,圈牧场,大规模饲养,是必行之举,要不然如何丰富食谱,如何吃肉。
两千多头牛,肯定是不足够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耕作,这个时候,军队的作用就展示了出来。牲口不够,人当牲口上去拉犁,一个人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权当锻炼体格了。
相比起百姓,军队种地才是主力,他们开垦大片的军屯田地后,还要去给百姓种地,前边为公家的,后边是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