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恭恭敬敬地与那位老兵一同行礼,这不仅是对那位赠予食物之人的感激,更是一种深深的还礼。
礼毕,那人未发一言,转身离去,翻身上马,带领几名随从消失在尘土飞扬的道路尽头。
那名乞丐则是一脸欢喜地跑向被留下来的食物和水,他毫无顾忌地大口吃喝,似乎已经忘记了世间所有的忧愁。
而高适与老兵则站在原地,听着商人离去前的话语,心情愈发沉重。
“是啊,道路越来越难走了。”高适喃喃自语,他的眼神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就如同这日渐衰落的大唐帝国。
高适心中明了,自己已经经历了不可思议的重生,不仅再次年轻,而且似乎回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但他并未急于声张,而是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清晰地记得,自己临终前的八年,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却也是这个曾经辉煌王朝的不幸岁月。
在他的记忆中,八年前的大唐还是一片盛世景象,海内清平,河山宁静,国泰民安。
然而,他在辽东从军时,就已隐约感受到天下暗流涌动,隐患重重。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军前壮士的生死拼搏与美人帐下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不安。
果不其然,安禄山的反叛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将天下搅得大乱,洛阳、长安、黄鹤楼,一座座名城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他那些才华横溢的诗友,贺知章、王昌龄,甚至飘逸如仙的李白,也都纷纷离世。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杜甫了。
可惜他在渤海,而杜甫却在西川。
他们都已年迈,自己荣归故里,而杜甫却还在西川漂泊。
不知杜甫现在如何?
也不知,今夕是何年?
身为河西节度使,高适曾在凉州一带严防吐蕃的侵袭。
他死前,安史之乱已近尾声,但如今看来,安西都护府的建制却日益衰弱,未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高适心中不禁叹息:“安史之乱明明已经平定了,不知如今的圣上是谁,为何还未收复安西四镇?大唐,唉……”
高适对李唐王朝的情感是复杂的。
他固然希望这个帝国能够繁荣昌盛,但他的前半生蹉跎,家道中落,沦为寒门,处处碰壁,这一切又是谁之过?
他曾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叩开天子门,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