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国和楚国在进行谈判的事情,列国不可能完全一点不知情。
大多数国家所不了解的是晋国给楚国提了什么样的条件,谈判的进度到了哪种程度。
作为中间人的华元一直需要在晋国君臣和楚国君臣之间递话,他自然知道两边的谈判展开哪些拉锯,不过没有对外进行透露。
为什么华元能够有这么多朋友?不单单是因为华元在宋国的支持下多财多亿,跟他本身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关系更大。
实际上,一个不懂得保守秘密的人,很多人会连假装是朋友都不愿意。
从子庚带来楚国的态度,到双方正式互相递上国书,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快,只用三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流程。
这一次没有“弭兵会盟”的形式,国书的内容也不牵扯到其它,单纯就是确认“杨梁之战”分出谁胜谁负。
因为性质是那样的关系,与其说是国书,不如说是签订投降书。
“没有相关的仪式,两国在近几年内一定会再次爆发大战。”——这是两国高层都能够意识到的事情。
晋国打赢了“杨梁之战”这一场战役,高层并不认为赢得轻松。
楚国打输了“杨梁之战”这场几乎动用举国之力的战役,他们的高层并未输得心服口服,认定有太多的其它因素才导致己方战败,其中包括爆发严重的疫病。
其实,对于楚国来讲就不存在什么输得心服口服。
历史上,享国八百二十三年的楚国,无论到底是为什么而打输,没有一次承认输得心服口服的例子。
发生在“杨梁”的战役以楚军主动撤退而结束。
“他们真会送来后续的赔偿吗?”晋君周遥视正在撤退的楚军,提出这个问题。
楼令可不敢说楚国一定会守诺。
要是楚国站在优势地位,他们会很有契约精神。
换作楚国处在劣势的一方,世人会见识到什么叫作楚国的蛮夷行为。
“我们得到了第一批赔偿,包括三万七千个战俘,将近十三万石的各类粮食,六千匹马和三千头牛、三万只羊,以及将近六万件的兵器和五千匹布。”楼令说道。
那些物资之中,绝大多数是楚军携带北上的辎重。
三万七千的战俘不是交战中被俘的楚军,他们是后面被挑出来的人员,目下被留在楚军建造的营地由晋军看管着进行隔离。
因为是晋军派人去挑选的关系,不存在楚国刻意全部留下伤患和病号,只是很难避免会存在伤患或病号,只是数量应该不会多。
正在爆发疫病,肯定是要先进行隔离,不可能如以往那般处置。
因为楚军撤离期间并未带走全部的伤患和病号,所以留在营地的楚人不止三万七千,实际数量是四万四千余人。多出来的楚人都是重伤和病得极重的人员。
在怎么处理楚军留下的重伤员和重病号方面,联军高层进行了商讨,一同得出的结论是如楚国高层的做法。
什么做法?就是放弃救治。
残酷吗?以现实条件而论,行为当然显得残酷,只是受限于能力有限下的选择。
讲事实就是,联军要是真的仁慈,应该连人带营区一块放火焚烧,给予无法救治的那些人一个痛快。
尽管知道怎么会显得仁慈一些,联军之中没有人进行提议。
有时候仁慈不是仁慈,残酷也不是残酷,人世间的荒谬就在于此。
晋君周以为楼令讲第一批得到的赔偿是安慰哪怕楚国毁诺,起码联军得到了一批战利品。
至于说对重伤员和重病号的处置?理智告诉晋君周一个字都别提。
国书之上所罗列楚国需要赔偿的物品挺多,大多数是楚国当地的特产,例如玳瑁和鹿皮。
啊?鹿皮是楚国的特产?的确是的,还是梅花鹿。
楚国之外的列国区域当然有鹿,只是数量方面不如楚国境内多。
关于梅花鹿的鹿皮,齐国曾经用楚国的这个打过经济战,可谓是将楚国折腾得够呛。
晋国在赔偿物品中列上鹿皮,可不是为了勾起楚国的悲惨回忆,真就是鹿皮有着广泛用处,其中之一就是适合用作制造甲胄的内衬。
那玳瑁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海龟科,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中药的用途,一般用于制作首饰、装饰品和乐器等等。
必须知晓的事情是楚国并不临海,他们获取玳瑁的途径是压榨百越人,也能是经由贸易从吴国或越国获得。
其它的赔偿物品中不是粮食最多,其实是铜和布匹。
说白了就是,楚国与晋国相距太远,粮食越多越难运,运输期间的消耗也太夸张。
同理,晋国也不会向楚国索要大量的马、牛、羊,一来是晋国本身不缺,再来就是怎么运送一样会是难题。
当然了,晋国可以蛮横的规定只有送到地点才算数,运输期间的损耗由楚国承担。
问题是楚国绝对不会答应,哪怕答应下来也是在逼迫楚国事后毁诺,提出过分要求的晋国一根毛都得不到。
小主,
谈判所提出的要求,不是一开始就想逼迫对方拒绝的话,提出的要求要靠谱一些,不对吗?
“下军将派人尾随楚军?”晋君周问道。
楼令答道:“臣没有继续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图,只是想知道楚军会撤到哪里,会不会解散部队。”
晋君周很快意识到什么,说道:“楚国君臣不会立刻解散部队吧?”
两支交战的军队都爆发了疫病。
联军这一边因为楼令的存在,执行了隔离的政策。
尽管疫病的危害属于众所周知,联军这边都有列国贵族对隔离不以为然,楚国那边恐怕会存在相同的情况。
面对有列国贵族不以为然的情况,晋国这边进行了相当力度的干预。
不是晋国君臣对列国有多好,完全是中原列国的军队一旦将疫病带回国,极可能最后将疫病传染到晋国的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