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之地,农田有限,且还要依靠暖棚在冬日里赚得生计。即便全部种植番薯,对于眼前的饥荒困境,也是杯水车薪。
林蒙曾亲自带领几位门生,四处游说附近的士绅,却遭遇了冷遇。那些人要么不相信,要么即便相信,也不敢轻易冒险。除非土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番薯的推广之路,怕是遥遥无期。而大旱无情,等待的时间却不能拖延。
“难道我要亲自下场,购置土地?”林蒙暗自思忖,尽管林家财源滚滚,但购买大量土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土地,那是无数人的根基,不是金钱就能轻易购买的。林蒙曾不惜血本收购西山荒地,那已经是运气爆棚了。
他这才领悟到,为何番薯这种作物在明末就已经传入中国,却要等待数十年后才得以普及。而这场大旱,仿佛在催促着他,不能有丝毫拖延。
普济真人的道贴如影随形,几乎每日都来打扰林蒙。他虽明白这位真人为何对他如此执着,但他只是偶然间写了一篇经注,为何会引来如此关注?
直到五月二十九,林蒙准备前往詹事府当值,却被一位宦官飞马传召。宦官的目光在林蒙身上打量许久,林蒙也好奇地回望,他对宫中的每一个人都抱有探究的心态,尽管宦官他见得也不少。
宦官简洁地说:“太皇太后诞辰将至,旨意南和伯子林蒙代表上香龙泉观,不得有误!”
“……”林蒙这才意识到,龙泉观的分量非同小可。原来这是多次邀请无果,才转而求助太皇太后。难道是希望他在祝寿之前,先去龙泉观走一趟?
在这大明朝,得罪不起的,唯有张皇后和太皇太后两位。
在弘治皇帝的眼中,林蒙似乎是个无往不胜的笑面虎,哪怕面对那些看似棘手的“碰瓷”事件,他也总能云淡风轻,毫不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太皇太后一声令下,林蒙却只能乖乖遵命。他虽无奈,却也不失风度,带上了几名忠心耿耿的门生,仿佛要去完成一场探险之旅。他们兴奋地簇拥在林蒙身边,一听说恩师要探访龙泉寺,欧阳志等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唯有徐经,似有所思,他悄悄拽住林蒙的衣袖,低声赞道:“恩师,真是高深莫测。”
林蒙却只瞥了他一眼,仿佛在看一个孩子般,调侃道:“高明二字,岂不是我的日常?你才刚拜师,这道理何时教你的?”
徐经深知,在恩师面前,谦虚二字简直无处遁形。他笑着点头,心中暗自佩服:“太皇太后日前才邀恩师赴宴祝寿。自恩师进京以来,便听闻太后娘娘崇尚道学。而龙泉寺的普济真人,乃是道学泰斗,恩师此行,无疑是一步妙棋。恩师的深谋远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林蒙对此只轻描淡写地挥了挥手:“少啰嗦,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