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之道,不过是蕴藏于心。既然心藏圣道,又何必效仿那些迂腐之辈,终日四处奔波寻求?那颗蕴藏于内心的圣贤之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热忱去践行,于是,就有了“行”的力量!君子六艺,剑法亦在其中。若你能在剑术精通之后,面对强敌时,不是只想着以命相搏,而是巧妙运用所学,寻觅敌人的破绽,将其击败,保护无辜,这便是你的良知与行动的完美融合。
你的良知,不会对农夫的辛勤耕耘视而不见。你学习农业,探寻如何让土地产出更丰富的粮食,你记录下每一季的农事,撰写成册,推广给世人,这也是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
大明之地,有百五十万读书人,他们皆知晓圣人之道,心怀仁爱之心,皆明白仁政与忠孝,皆懂得礼义。然而,若问及何为仁,他们都能口若悬河,吟诵出:“上下相亲谓之仁也”。然而,这样的知识……”
王守仁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沉重而坚定:“然而,这百五十万的读书人中,九成九的人知晓圣人之道,怀有圣人之心,却日复一日地沉溺于空谈,埋首于书卷,沉醉于山水之间。那么……这样的人,即便拥有圣人之道和仁爱之心,又有何用?当鞑靼的铁骑踏至,他们只能任人宰割;当天灾降临,百姓饿殍满地,他们只能吟诗作赋,抒发对民生的哀叹;当洪水肆虐,人间如炼狱,他们既不能筑堤防水,也无法守护百姓,依旧是无用至极。”
“……”
一片死寂中,众人仿佛被王守仁的话击中要害,脸上火辣辣的,如同被当头棒喝。
而此时,弘治皇帝却是震怒不已,凝视着王守仁,似乎在深思。
林蒙背手而立,嘴角挂着微笑,目光落在王守仁身上,心中暗自思忖:果然,他的师傅就是他的师傅,即便被我所引导,这份锋芒依旧不减。那王朗老匹夫若能穿越时空,来到大明,我林家的王守仁定能再次让他领略我的犀利。
王守仁抬头,烛光映照下,他清瘦的面庞上露出坚定的光芒:“这就是我们大明那些自称知圣贤之道的人,这就是百姓们养尊处优,却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这是何等的耻辱,士大夫的耻辱!”
言罢,王守仁低下头,似乎在为这番激昂的陈词画上句点。
小主,
在这静谧的学堂之中,王守仁的背影似乎化作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他的每一步落下,都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绝不再忍受无端的指责。他轻轻拂去讲台上的尘埃,那些曾试图击垮他的言语,如今在他面前不过是无力的云烟。
学生们屏息以待,目光紧紧追随那挺拔的身影,仿佛他的每一点动作都承载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王先生的唇舌,今日竟如此锐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陷入一片肃静,唯有王守仁整理衣衫的动作在静谧中显得格外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