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吴楚争雄上

烘炉记 一棹碧涛 2870 字 2个月前

然而,这场动荡所带来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与郤氏亲善的伯氏之族,在这场浩劫中被迫逃亡到了吴国。后来,伯嚭成为了吴国的太宰,一心谋划着如何报复楚国,楚国又增添了新的敌视力量。

令尹子常,这位“贿而信谗”的人,因为自己的短视和贪婪,给楚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他的信谗言、灭忠良,使得楚国的朝堂失去了往日的清明;他的贪利索贿,公然欺凌压榨来访之国,更是让楚国在诸侯中声名狼藉。

吴王阖闾却胸怀大志,立志图强立霸。自他即位以来,广纳贤才,任伍子胥为行人、伯嚭为大夫,与他们共同谋划国事。

一日,伍子胥向阖闾进言道:“大王欲兴霸成王,必先立坚固的城郭,设置严密的守备,充实粮仓米廪,整治兵库器械。”阖闾深以为然,连连点头。伍子胥又推荐了避乱于吴的齐人孙武,称其有非凡的军事才能。阖闾当即任孙武为将。

孙武上任后,主张改革图强。他与阖闾一同议论晋国六卿的强弱之势,分析道:“赵氏所施行的田制,增大亩数而减轻赋税,如此举措必能成就大业。”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的辅佐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吴国的国力如日中天,迅速强大起来。

华夏历2185年,局势突变。徐国和钟吾国受令拘捕了公子掩余与公子烛庸,妄图借此清除原吴王僚的残余势力。两位公子在走投无路之下,仓惶逃奔到楚国。楚国竟将他们安置在养地,企图以此来威胁吴国。

吴王阖闾闻此消息,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捉拿钟吾之君。紧接着,吴国大军攻向徐国,引山水灌城,徐国终是抵挡不住,城破国灭。徐君无奈奔楚,楚国的沈尹戌领军救援徐国,可惜为时已晚。吴军顺势灭了夷地,把徐君暂且安置在此。

经此一役,吴王阖闾深知楚国已成为吴国称霸路上的巨大阻碍,必须予以重击。于是,他向足智多谋的伍子胥询问攻楚的战略战术。

伍子胥沉思片刻,拱手说道:“大王,如今楚国执政者众多却不和,相互乖违,无人能担当抵御患难之责。若我们分兵为三师,轮番骚扰楚军。一师前往,楚军必定倾巢而出。他们出兵,我军便撤回;他们撤回,我军再出兵。如此反复,必使楚军在奔波往返中疲敝不堪。我们再用各种方法误导他们,让他们判断失误。待楚军疲惫之后,大王再以三军合力进攻,必定能大获全胜。”

吴王阖闾听后,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双手一拍,大声赞道:“此计甚妙!就依子胥之谋!”

华夏历2186年,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动荡的岁月里,吴王阖闾雄心勃勃,欲图称霸天下。他依照伍子胥的谋略,挥军出征,兵锋直指夷、潜、六等地。

楚国的沈尹戌将军闻风而动,率领大军驰援潜地。吴军见楚军来势汹汹,明智地选择了撤退。紧接着,吴国又派出另一支军队围攻弦地。楚国左司马戌和右司马稽急忙率军前往救援,一路疾行,抵达豫章。而吴军再次巧妙地退去,如同幽灵一般,让楚军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

时光流转,到了华夏历2187年,吴王阖闾决心讨伐越国。他深知越国若在身后,伐楚之举必然后顾之忧重重。于是,吴国大军压境,越国陷入了一片战乱之中。

楚国这边,一面紧锣密鼓地修筑城池加强防守,一面试图联合越国制衡吴国。然而,这一系列举措收效甚微,无法阻挡吴国日益强大的兵锋。

华夏历2189年的夏天,桐地背叛楚国。吴王阖闾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派遣舒鸠氏诱使楚军出击。

秋意瑟瑟,楚令尹子常果然中计,率领大军征伐桐、吴,气势汹汹地进抵豫章。而此时,吴军早已暗中潜伏于巢地。当楚军在豫章与想象中的敌人激烈交锋时,吴军如神兵天降,从巢地杀出,给予楚军以致命一击。楚军在惊慌失措中溃败,吴军乘胜追击,攻克巢地,俘虏了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在这几年间,吴军几乎连年出动,如狼似虎般骚扰楚国边境。楚国上下应接不暇,军队疲于奔命,百姓苦不堪言

华夏历2190年,蔡昭侯怀着敬意前往楚国朝拜。他带来了两佩两裘,将其中一佩一裘敬献给楚昭王,自己留一佩一裘自用。然而,贪婪的子常见此宝物,心生觊觎,想要据为己有。蔡昭侯未满足他的无理要求,子常竟粗暴地将蔡昭侯扣留,一扣便是三年。

无独有偶,唐成公也曾前往楚国朝拜,他带来了两匹珍贵的肃爽马。子常见了,又想占为己有,唐成公坚决不肯,同样被扣留了三年。后来,唐人为了让唐成公回国,不得不献马给子常。蔡人见状,也只好仿效唐人,将佩献给子常,蔡昭侯这才得以获释。

蔡昭侯归途中,行至汉水,悲愤交加。他将身上的美玉投入滔滔江水之中,立下誓言:“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那决绝的声音在江风中回荡,充满了无尽的怨恨与决心。随即,他马不停蹄地赶赴晋国,以其子元与蔡大夫之子为人质,恳请晋国出兵伐楚,以雪此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