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攻守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770 字 2个月前

对于崇祯皇帝深陷其中的困局,杨振虽然是旁观者清,可是他也并没有太好的解决之道。

可以说,到了崇祯十二年以后,任何人身处崇祯皇帝的位置上,他所面对的都将是一个死局。

除非,这个人能够壮士断腕,干脆放弃辽东,甚至于更进一步,干脆一口气把朝廷迁往江南,还都金陵,然后用江南的财力重整旗鼓,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再率师北伐,收回北方。

唯有如此,眼下这个财政近乎于崩溃的大明朝,或许才能有救。

可是,眼前的崇祯皇帝,会采纳这个策略吗?会答应这么办吗?

历史已经证明,他不会采纳,也不可答应。

不光是他不会采纳,不会答应,满朝文武大臣,京师官民百姓,以及九边将帅士卒,谁也不可能答应。

如今,谁要是敢在皇帝面前提出这个方略,且先不说崇祯皇帝会拿他怎样了,光是满朝文武大臣,京师官民百姓,九边将帅士卒,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崇祯皇帝的本心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反而是天下官绅士民百姓之心了。

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劝崇祯皇帝南迁的话,谁也不敢提。

包括杨振在内,同样如此。

再说了,劝崇祯皇帝南迁,他杨振能够得到什么呢?

崇祯皇帝真要南迁的话,他杨振面临的局面,只会比现在更加艰难。

所以,于公,他不能提这个茬儿,于私,他也不能提这个茬儿。

也因此,当众人跪在地上口称有罪的时候,他只能默默无言,自己心里憋闷而已。

“唉,辽东一日不平,辽饷便一日不能断,辽饷一日不断,百姓便一日不得休息,百姓不得休息,流寇便要蔓延,然后,不募兵便不能平寇,而不增赋却又无以饷兵,如此一来,何年何月是个头啊?”

崇祯皇帝一个人站着,既像是说给跪着的众人听,又像是自己在喃喃自语。

之前在午门下意气风发的脸上,此时满是灰心丧气,疑惑迷茫。

崇祯皇帝当然不懂得什么经济规律,但是凭他当了十多年皇帝的经验教训,他凭直觉,就已经觉得眼前这个循环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而他把这个死结的开头,安在了辽饷上面。

他的这个想法对不对可以讨论,但是若说他昏庸糊涂,完全不懂得大明朝眼前的困局是什么,那却实实在在是冤枉他了。

可是看到问题出在哪里容易,要解决却是难上加难。

再加上崇祯皇帝又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臭脾气,让这个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杨振当然是知道的,洪承畴、陈新甲这样的人物,能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