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再去催催。”
扶苏吩咐道,那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命令。
不多时,下人匆匆来报:“公子,李青莲先生的房间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封书信。”
扶苏心头一震,仿佛被重锤击中,快步走进房间。
果然,屋内空空如也,只有一封书信静静地放在桌上,那信纸洁白如雪。
扶苏颤抖着双手打开书信,那手指的颤抖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波澜。上面写道:
“青莲志在山水,不在朝堂,才疏学浅,不堪大用,叨扰已久,不如归去。”
扶苏看着这封信,久久不语,脸上满是失落与遗憾,那神情犹如秋霜打过的落叶,凄凉而萧瑟。
“先生这是为何?我大秦诚心相邀,难道还不足以打动先生吗?”扶苏长叹一声,那叹息声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回响,充满了无奈与惋惜。
侍从在一旁说道:“公子,或许先生真的无心朝堂之事,只是追求那山水之间的自由。”
那声音中带着一丝安慰与劝解。
扶苏缓缓摇头,那动作缓慢而沉重:“如此大才,不能为我大秦所用,实乃可惜。但先生既有自己的志向,吾等也当尊重。”
那话语中既有不舍,又有豁达。
说罢,扶苏转身离去,那落寞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孤寂,仿佛一道孤独的剪影,渐渐消失在远方。
李青莲不辞而别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惊人的速度很快就传递到整个咸阳城里有心人的耳朵里。
那消息犹如一阵迅猛的疾风,瞬间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在老秦人的圈子里,这个消息引发了一阵轩然大波,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
大多数老秦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脸上满是不敢置信的神情,那表情仿佛凝固了一般。
他们瞪大了眼睛,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中蹦出来,相互交头接耳,声音嘈杂,似乎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有些人觉得李青莲简直是不识抬举、恃才傲物。
在他们看来,能得到大秦的赏识和邀请,那是无上的荣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之不得的。
李青莲居然毫不领情,说走就走,简直是狂妄至极,目中无人。
“哼,这李青莲以为自己是谁?大秦给他机会,他居然不珍惜,真是不知好歹!”
一位满脸胡须的老秦人愤愤不平地说道,那胡须随着他激动的情绪而抖动,仿佛在宣泄着他内心的不满。
“就是,如此恃才傲物,就算留下也难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