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张循也不是一点儿办法都不想。为了减少将来的融合难度、统治成本,张循巧妙地提出了一套经济战略:对那些对华朝表现出友善态度的部落,在交易盐、茶、布匹及工业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而对于那些态度不友好的部落,则取消优惠,甚至拒绝交易,以此作为鞭策。
这一策略的长期实施,将能逐渐迫使各羌族部落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让一些开明的部落主动寻求与华朝的友好通商。
同时,张循也保留了必要的军事威慑力,对于那些对华朝不敬的行为,他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军事行动,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实现青藏高原的和平演变。
张循深知,如果能够不通过战争,就让部分羌族部落像宇文鲜卑那样主动归附华朝,那将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在确立了和平发展、内敛积蓄的战略方针后,华国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到处洋溢着革新与进步的气息。张循,这位拥有后世见识与眼光的领航者,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洞察力,引领着华朝工业革命的车轮滚滚向前,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世人瞩目。
岁月如梭,转眼间,华朝已步入建国的第十个年头。在这段岁月里,并州的煤矿中,蒸汽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一列列运煤车沿着铁轨疾驰而过,它们虽略显笨拙,却无疑是未来火车的先驱。张循和工部的科学家们坚信,只要持续不断地研究与改进,铁路火车的时代指日可待。
然而,关于建国十年的具体年份,朝野上下却产生了微妙的分歧。太平元年对应的是公元194年,按理说,建国十年应是204年,即太平十一年。
但出于纪念的便捷性,人们更倾向于将建国十周年庆典定于太平十年,这样,未来的太平二十年、三十年等纪念日都将更加易于记忆。正当这一议题在朝堂内外热议不休之时,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诸葛直环球航行船队即将回归!
这一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整个华朝的热情。张循与大臣们迅速达成共识,决定将建国大庆与船队回归庆典合二为一,于太平十年八月初一隆重举行。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对科学探索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华朝人民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与探索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平十年(203年)七月初四,洛阳码头人声鼎沸,数十万民众涌向黄河两岸,翘首以盼,只为一睹环球航行船队的风采。午后申时,随着下游方向传来阵阵欢呼,张循等人知道,船队终于回来了。
远远望去,那曾经浩浩荡荡的数十艘战船,如今只剩下十几艘,但它们依然坚定地驶向母港,仿佛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与不屈。
张循知道,这些战船并非全部损失,而是有部分在交州停靠维修,更有不少船员因长期航行而身体不支或身体生病,在交州上岸进行救治。此刻归来的,是那些历经风雨、依旧坚韧不拔的勇士与他们的战船。
随着船队的逐渐靠近,洛阳码头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张循携文武大臣,以前所未有的礼仪迎接这些归来的英雄。这一幕,不仅彰显了皇帝对科学探索的尊崇,更激发了无数人心中的科学梦想,他们暗自发誓,要投身于科学研究,为华朝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