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鸿蒙启世.道蕴星河(上)

佛光缓缓隐去,余晖倾洒而下,天地间的秩序仿若被一股无形之力轻轻触碰,微微颤动起来。

子墨立身于这仿若梦幻般的天地之幕下,周身沐浴在那渐渐淡去的金光之中,眼神里满是期待与疑惑,恰似一位执着的探索者,竭力探寻着这瞬息万变世界所隐藏的真相。

就在此时,脚下突然异动突起。只见菩提树根自无尽时空之中破土而出,那根须好似灵动的蛟龙,肆意地穿透时空的壁垒。

子墨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这股强大无比的力量拽入了一个独立的领域。

他踏入这片神秘之地的瞬间,天地瞬间隐匿不见,唯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擎天而立。

那粗壮的树干,仿若连接宇宙的脊梁,支撑着这片神秘的天地。

叶脉之间,星河光瀑奔腾不息,仿佛在悠悠诉说着自宇宙诞生以来那无尽的故事,每一道光芒的闪烁,都似在低语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

“此乃鸿蒙初辟时第一株菩提。”

一道平和却又威严的声音在这神秘的空间中悠悠响起,声音里带着洞悉万物的无上智慧,仿若来自宇宙的深处,带着无尽的奥秘。

如来轻抚树干上闪烁的星图:

"天地初开时,宇宙就像刚点亮的灯笼,这棵菩提树是最早照见黑暗的那簇火苗。"

树皮纹路间浮现出远古星云流转的画面,如同现代天文馆播放的宇宙诞生纪录片。

子墨循声望去,只见如来法相自树影之中缓缓走出,那万丈金身渐渐褪去光芒,最终化作一位身着朴素布衣的僧人,这模样竟与他记忆中父亲的模样毫无二致,熟悉的面容,让子墨的心中涌起万千波澜。

如来伸出指尖,轻轻触碰树干,刹那间,古树叶上浮现出万千文明兴衰的画面。那一幅幅画面,犹如时光的碎片,展示着世间万物的生灭轮回,让人感慨万千。

“孩儿?”

如来目光望向子墨,那眼神仿若能看穿其灵魂深处,满含着慈悲与期许,似是在等待着子墨的回应,又似在传达着无尽的爱意。

子墨顿时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声音带着颤抖与委屈:

“父亲,你为何如此狠心?弟弟才两岁,我才八岁,你便离我们而去。

我们听闻你去了峨眉山出家,后来又说去了五台山为僧,我和母亲四处找寻,却始终不见你的踪影。”

声声泣诉,饱含着多年来的思念与不解。

如来面容平静,缓缓宣曰:

“缘起缘灭,皆有定数。吾于人间缘分有涯,何苦执念。

当遇之时,自会相逢,今我等不即于此际相见乎?”

话语平和,却又蕴含着无尽的禅意,似在点化子墨放下心中的执念。

子墨闻言,急切曰:

“孩儿罔顾父亲为天上如来,抑或世间凡人,于孩儿心中,恒为父亲,并无二致。”

在他心中,父亲的身份从未改变,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何种身份,父亲永远是他最亲近的人。

如来颔首,颂曰:

“众生同体本无二,耆老视作父母身,童稚观如己子嗣,同侪即现菩提眷。此间无别法,唯是般若波罗蜜多心印显发时,十方三世共证一真法界。”

佛音袅袅,似在阐释着一种普世的大爱理念,超脱了世俗的血缘亲疏,让子墨陷入了沉思。(此观点在《大乘佛教思想研究》中也有深入探讨,强调了众生平等、同体大悲的思想境界 。)

子墨一时之间,听到父亲这般解释,心中却难以接受。

虽然他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是一种普世的大爱理念,非局限于血缘亲疏。

在尘世中,人们往往因狭隘的自我认知,只关注自身及亲近之人,从而引发诸多纷争与苦难。

而若能以这种大爱为指引,将天下人皆视为至亲,社会将充满和谐与包容。

譬如在古老的部落融合时期,若各部族之人能摒弃狭隘的部落观念,以慈爱之心对待他族,便不会有残酷的战争与杀戮,文明的演进也会更加顺遂。

但是当这种事情一旦落到自己本人的头上时,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和接受呢?现在的子墨并未悟道,思维境界停留在凡夫之上也属人之常情。

如来轻轻拂袖,漫天星子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继而曰:

“汝为佛子,身系宇宙众生所赋之责任与使命,身为护道者,当荷神圣之义务!”

声音庄重,充满了使命感,让子墨心中猛然一震。

子墨内心猛然一惊,

“护道者?”

再次双手合十,恭敬问曰:

“父亲,孩儿是护道者?请父亲开示。”

眼中满是疑惑与期待,渴望从父亲那里得到答案。

如来点头而言:

“汝体内流淌宇宙布道者所授之力量与智慧,亦肩负神圣之使命。”

从宇宙的宏大视角来看,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有其意义,而子墨作为被选中的护道者,是宇宙秩序维持的关键一环。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文明面临重大危机,总有特殊的力量觉醒,来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