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刘仁赡,这位深谙兵法、洞察时局的智将,早已预见到这一不可避免的败局。他深知,唯有未雨绸缪,方能转危为安。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下达了加固城防的命令,动员全城军民,夜以继日地修筑壁垒,挖掘壕沟,布置陷阱,准备迎接那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暴。刘仁赡的果断与决心,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让他们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韧与勇气。
而在战场的另一端,李重进,这位后周的杰出将领,率领着精锐之师,宛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跨越了宽广的淮河。他们的到来,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仿佛是天降神兵,给予南唐军以极大的震撼与压力。在正阳东侧,李重进精心布置,以天罗地网之势,静待南唐军的到来。这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也是一场力量与意志的碰撞。
随着战鼓的擂响,两军终于正面交锋。战场上,刀枪剑戟交相辉映,喊杀声震天动地。南唐军虽勇猛,但在后周军的严密阵型与精准打击下,逐渐显露出疲态。刘彦贞,这位曾经的统帅,在阵前奋力厮杀,试图挽回败局,却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授首。而咸师朗等一众将领,也在混战中悉数被擒,成为这场战役的牺牲品。
战后,战场上留下的,除了满地的兵器甲胄,便是南唐将士那堆积如山的累累尸骨。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绵延三十里,令人触目惊心,心生哀悯。此役,后周军不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更是缴获了价值连城的军资器械三十余万,这些宝贵的资源如同甘霖般滋润了后周的军事实力,为其日后的扩张与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南唐,则因此遭受了重创,国势日衰,再难复往昔之辉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淮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长久以来沉浸在一片难得的和平宁静之中,百姓安居乐业,战鼓的轰鸣似乎已成为了遥远记忆中的回响。然而,刘彦贞的惨败,犹如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划破天际,随之而来的惊雷轰鸣,不仅震碎了南唐君臣心中的那份不切实际的侥幸与安逸,更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恐慌的深渊。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在朝堂内外蔓延,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至冰点。
张全约,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此刻却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挫败,他带领着刘彦贞的残兵败将,衣衫褴褛,满脸疲惫,在夜幕的掩护下狼狈逃回寿州城。城门关闭的那一刻,仿佛是将所有的耻辱与不甘都隔绝在了城外,但城内的空气依旧沉重,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与此同时,刘仁赡,这位南唐的忠臣良将,深知此时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提笔疾书,紧急上书给国君李璟,言辞恳切地力荐张全约担任马步左厢都指挥使一职。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张全约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更是希望通过此举重振军心,稳固摇摇欲坠的防线,为南唐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而另一边,皇甫晖与姚凤两部将领,眼见战局急转直下,也顾不得许多,匆忙间率领部众撤退至清流关,意图依托天险,做最后的坚守。清流关上,旌旗猎猎,但将士们的眼神中却难掩疲惫与恐惧,胜利的曙光似乎已遥不可及。
至于滁州刺史王绍颜,他在恐惧的驱使下,做出了最为自私的决定——抛弃了他本应誓死守护的城池,独自一人趁着夜色逃遁而去。滁州城,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如今却只剩下断壁残垣,空无一人,成为了南唐衰败与混乱的又一残酷见证。街巷间,风带着呜咽声穿行,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以及整个南唐的悲哀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