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皇儿之意该当如何?”赵珩槺显然觉得这个老二有些过分,但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反观邯郸氏赵县一脉对此次蝗灾等灾情有功,我觉得赐一个匾额,已很好地彰显皇帝对百姓的恩德,何必让一个庸官上位。”
左丞相韦荣此时进言道:“陛下,目前国库空虚,官职也都齐备,此时提升一个没多大作为的县令,老臣认为实无必要。”
说罢抬眼窥视了一眼皇帝,见无变化,便继续道:“赵县属于邯郸氏的一支,与豫州同气连枝,二殿下的建议,老臣以为甚好。”
赵伟见自己的舅舅如此给力,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后面附庸的党羽也站出来附和道:“微臣赞成韦丞相的进言!”“老臣附和韦丞相。”“微臣以为韦丞相所言极是……”
马屁如不要钱般噼里啪啦地在朝堂上响起,赵珩槺却听得越发刺耳,自从大儿子被人诬告后,朝廷上已出现微妙变化。
说得通俗易懂些,便是派系大多倾向了二皇子,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
但如今的老皇帝也别无他法,他现在也无法产生新的立储想法,特别是大皇子谋反之事,本身就透着蹊跷,都是位居东宫之人,何来谋反之说。
然而在以韦丞相为首的权力中心操控下,很快太子赵康意图谋反的证据便被堆放在朝堂上。
老皇帝心中知晓这里面有猫腻,但也未为当时的太子辩解。
其一,赵康身为太子,辅政多年毫无建树。
其二,身边之人看似皆为能臣志士,但都浮于表面,毫无担当精神,这也是太子被人构陷,却无人敢于出面辩驳。
其三,对待自己的兄弟,也无耐心,当时赵生放在他身边,在老皇帝眼中,赵生是最安全的一位,将来辅佐太子,定然忠心,可太子却对其不闻不问。
所以在太子赵康轰然倒塌之时,老皇帝赵珩槺便没有想救他的念头,可看到二皇子赵伟的所作所为后,心里更是凉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