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关系的复杂网络中,
儿媳和女婿常常处于一种微妙的位置。
长久以来,
社会上似乎存在一种模糊的观念,
去评判儿媳和女婿到底谁更像是“外人”。
但实际上,
这种讨论本身就带着陈旧的偏见,
因为无论是儿媳还是女婿,
都不应被视作外人。
先看儿媳这一方。
在传统观念中,
儿子是家族延续的关键,
儿媳嫁入男方家庭,
似乎就应该迅速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然而,
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
晓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她和丈夫结婚后,
满心欢喜地想要融入丈夫的家庭。
第一次去婆家过年,
她精心准备礼物,
还主动承担起厨房的工作。
可在年夜饭桌上,
婆婆的一番话让她心里一凉。
婆婆对着亲戚们说:“儿媳到底是外姓人,和咱自家人还是不一样。”
当时晓妍强颜欢笑,
可那顿饭吃得味同嚼蜡。
此后,
家里有重要决策,
比如翻修房子、购置大件物品,
婆婆都只和儿子商量,
晓妍仿佛被隔绝在外。
这让晓妍感觉自己始终像个闯入者,
即便她努力做家务、孝顺公婆,
在婆婆眼中,
她还是那个“外人”。
但换个角度看,
儿媳也并非天生就与婆家格格不入。
另一位叫嘉怡的儿媳,
刚嫁入婆家时,
婆家经济条件不好。
嘉怡没有丝毫嫌弃,
她和丈夫一起努力工作,
攒钱帮衬家里。
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烹饪,
只为给公婆做可口的饭菜。
渐渐地,
公婆对她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
家里有什么事,
公婆都会主动和她商量,
甚至把家里的存折都交给她保管。
嘉怡用自己的真心和努力,
打破了“儿媳是外人”的刻板印象,
真正成为了婆家不可或缺的一员。
再来说说女婿。
在一些家庭中,
女儿被视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相应地,
女婿似乎也很难真正走进女方的原生家庭。
宇轩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和妻子结婚后,
每次去丈母娘家,
都感觉自己像个客人。
妻子的弟弟妹妹对他还算热情,
但岳父岳母总是客客气气的,
透着一股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