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军器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302 字 4天前

依照现在的情况,三万多的人数已经是足够应付后续的情况,人数再多,就不好隐藏,也不好管理了,而且花销也会随之而增加。

虽然从河南得来的大量的银钱,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但现在的开支比起收入还是要多出一些,坐吃山空并不可行。

而且无节制的扩张军队的数量,不去注重质量,无疑是取祸之道。

武备的好坏至关重要,是影响着军队战力的重要因素。

人数是一方面,武备也是一方面。

这么多的兵马,武备如果跟不上,战力再强也强不到哪里去。

“我记得今年二月的时候,唐世平传来消息,说是已经可以用水力打制盔甲,制作甲片?”

陈望将文书放在桌面之上,按着文书转头询问陈功。

“大哥记得不差,薄先生将大哥说的水力锻锤已经是完善好了,军器局的盔甲厂内修了不少的水力锻锤。”

“原先制作明甲一副需要九十个工,现在做一副甲只要四十工,足足减了一半多。”

军器局的事情向来都是重中之重。

在汉中府时,陈功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军器局里,对于军器局内的情况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小主,

一个工就是指一个工人忙碌一天,九十个工一副甲的意思,就是指制作一副甲胄需要一名工人工作九十天。

如果多个工人同时制作,自然是会完成的更快,但是所用的工是不变的。

因此一般在说制作时间的时候,都是说多少的工。

“不过大哥说的那种,要一次性冲压做出的那种胸甲,薄先生说还需要一些时日改进和完善。”

对于汉中卫军器局的投入,可以说是如今陈望领下最大的一笔开支。

如今的汉中卫军器局的体量早已经不是最初的时候可以比拟,工匠的总人数原来的两百余人变成现在的一千余人。

随着规模的日渐扩大,原先的制度也不再适用。

现在的军器局已经是被分成了三厂:武器、甲胄、火炮。

各项武器由专门的工厂负责制作。

除去工厂之外,武器实验室和研究所也建立了起来,由薄珏负责管理。

工厂内的学徒学校也建立了起来,开始系统化的培养工匠。

军器局目前的地址还是原先的一开始设下的汉中卫右千户所境内。

不过却已经不是在汉中卫右千户所的城内了,而是移到了汉水的水畔。

因为对于水力的利用,制作的时候自然离不开这些机械,所以最后军器局的地址也因此更改。

军器局现在设在千户所南的汉水的水畔,在一条支流的原址之上,挖掘了一条人工运河,沿着运河兴修了大量的水利机械和工程。

为了保障军器局的工匠的安全,同时防止技术泄露和隐秘,陈望后面下令修筑城墙,将军器局保护了起来。

军器局实际上已经是成为了一座小城。

军器局一千三百多名工匠的住所也都被搬到了城内,他们的家人自然也是和他们住在一起。

他们的出行也都被限制,限制在军器局的周边,不允许离开汉中卫右千户所的辖区。

军器局城的占地规模几乎和千户所城不相上下,毕竟其中存有大量的工坊和仓库。

而且在防护上面甚至更甚至于千户所,说是小城,其实更趋近于是军事要塞。

在军器局城内,驻扎了超过一千的兵马,这里是汉中府内部戒备最为森严的要塞。

“军器局现在处于是全力生产的状态之中,不过因为军器局此前大部分的工艺都采用了水力的原因,汉水水位下降也导致了军器局的产量收到影响,下滑了不少。”

旱灾不仅仅对于田地的收成产生了影响,对于军器局的武器制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除去火炮制造厂暂时不用水力器械之外,现在汉中卫军器局内,无论是钻磨铳管还是盔甲,亦或是打制武器,都离不开水力器械。

“武库里现在有明甲三千三百五十四套,海誓铳一万一千两百九十四杆,三斤炮计有七十九门,五斤炮计有十二门。”

“军器局如今年可产明甲五千四百套,海誓铳年可产一万八千杆。”

原先军器局制作都是布面甲,一副甲用工只有五十工左右,所以一个月可以产差不多三百领。

不过后面陈望下令舍弃布面甲,全力制作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