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灵活的红线

但就算是这样,赵煦也知道了不少人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石得一却继续说道:“那个安丞,前些时日曾去过永泰坊。”

赵煦这才正色起来。

周围的人,看到这个样子,也都识趣的退开了一些距离,免得听到一些不该听的东西。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问道:“汴京城有和永泰坊相关的谣言吗?”

石得一摇摇头。

赵煦明白了,于是吩咐道:“不必管。”

虽然说,大宋祖制,禁止宰执大臣私下密切来往。

可是从立国开始,宰执大臣们就一直在密切往来。

好多人还是儿女亲家,甚至是父子、翁婿接替为宰执呢。

所以,这个所谓的祖制,其实都只是需要用的时候,才会被人想起来,当做罪名。

不需要的时候,基本没有人管。

就像现在,因为赵煦比较注意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宰执们都会隔一层。

幕僚、子侄、兄弟,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传话筒。

皇帝也不可能真的禁止他们之间有任何往来——这样的话,也就不要做事了。

当然了,红线是肯定存在的。

越过那条线,必然遭到铁拳重击!

不过,每个皇帝的红线都不相同。

像仁庙,基本很少管这方面的事情,以至于嘉佑时代的老臣,甚至敢直接逼宫要求立储!

而赵煦的父皇,对这个事情比较敏感。

除了王安石,谁都不能和其他宰执有太过密切的行为,更不要说共进退了——即使是王安石,熙宁时代的朝堂上,也安插了大量反对派掣肘。

到了元丰时代的宰执大臣,就基本都是彼此的政敌。

你像枢密院的韩缜和安焘,就是死对头。

东府的宰相王珪、蔡确,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

也就是李清臣和章惇可能关系还不错,但他们两个人的性子,完全凑不到一起。

到赵煦这里,自然也有红线。

只不过他的红线比较灵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伱像章惇的话……

基本百无禁忌。

因为赵煦对章惇绝对信任!

而曾布,就是另外一面了。

用归用,但绝对不信任!

所以,要监视他的日常活动,要关注他的行踪,防止这个二五仔背刺。

但也不至于,曾布随便做点出格的事情就有什么应激反应。

曾布这个人,除了人品不行外,能力还是不错的。

倒是安焘的兄弟,居然去过永泰坊?!

赵煦想了想,和石得一说道:“石得一,去和童贯打个招呼,下个月就搬家吧。”

“长久留在一个地方,有些显眼。”

他现在倒不怕,被人发现他私底下搞的这些小动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那些孩子就未必能承受,外界探视和窥伺的眼光了。

“此外,派人去敲打一下安焘的那个兄弟。”

“告诉他,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大宋的好臣民。”

“诺!”石得一躬身退下去。

但他离开没多久,就再次返回了,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是郭忠孝。

赵煦的眼睛,惊讶了一下。

郭忠孝就已经来到了赵煦面前,躬身一拜,将手中的一封被火漆密封的奏疏举在手中:“陛下,广西走马承受公事高遵惠奏报。”

赵煦立刻说道:“快快呈上来。”

高遵惠可是带着他的任务去的广西。

他也一直在等着高遵惠的报告,可惜,一直没有等到。

这就让赵煦有些着急了。

他可是迫切的想要知道,甘蔗到底种下去没有?

若没有及时种下,恐怕就得等到明年了。

郭忠孝将高遵惠的奏疏,高高举起。

冯景立刻就走过去,将之接下来,然后送到赵煦手中。

赵煦接过奏疏,先查看了一下火漆,没有破坏的痕迹。

这就说明,这封高遵惠的报告,在离开高遵惠手里后,就没有被人拆开过。

赵煦点点头,然后拆开奏疏,打开来,放在手中看了起来。

高遵惠的奏疏,就说两个事情。

第一,他已经按照要求,抵达了顺安州,并在归化州知州侬智会、顺安州知州侬盛德的帮助和协助下,开垦了一千多亩荒地,种下了从东南的明州、常州、苏州等地找到的甘蔗苗,现在一切都好。

同时他也给侬智会、侬盛德兄弟说了不少好话。

说他们忠厚质朴,为人诚实云云。

这第二件事情就有意思了。

高遵惠上书说,上苍有好生之德,圣人有仁恕之教。

他担心,王师南征,打进交趾后,可能会有人滥杀无辜,杀良冒功。

这恐怕会损害王师名声,有损陛下圣德云云。

而高遵惠认为,这种事情,仅靠朝廷下诏约束将校,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因为‘士卒粗鄙,不识圣人之教’。

于是,高遵惠说:‘臣乞陛下,以财帛赎其人民’。

这就是要让朝廷下令,将俘获的老幼妇孺活口,也算作军功。

这样,士兵们就不需要杀良冒功,也照样能得到赏赐,也就没有人会去随意杀害交趾百姓了。

赵煦几乎全程笑着,将高遵惠的奏疏看完。

他的内心无比欣慰。

谁说我大宋外戚,都是贪弊好色之辈?

看看人家?

事实证明,外戚只要用的好了,还是可以利国利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