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苏运马被当众打脸!朝堂风云突变谁主沉浮?

梁国的都城,在历经战火的洗礼后,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但战争留下的痕迹依旧随处可见。街道上,破损的房屋还未来得及修缮,石板路上的血迹虽已被清扫,但那淡淡的腥味似乎还残留在空气中,提醒着人们曾经的残酷。

此前,三王子苏运马在天漠行省的胜利,因谋杀楚王一事悬而未决,在梁国朝堂上并未掀起太多波澜,无人敢轻易赞颂。可当皇帝的旨意传来,宣布苏运马与此事无关后,整个朝堂瞬间变了模样。那些平日里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纷纷呈上奏表,字里行间满是对苏运马胜利的歌颂,仿佛他是梁国的救世主一般。“三王子英勇神武,在天漠行省指挥若定,实乃我梁国之福啊!”“此次胜利,全赖三王子的智谋与勇气,我梁国必将因此重振雄风!” 这些阿谀奉承之词,如潮水般涌来。

而这一幕,与之前苏东影突袭楚王都取得胜利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国君苏卿宪满心欢喜,对苏东影的功绩大肆宣扬,可百官们却态度敷衍,只是碍于国君的面子,才勉强表示祝贺。如今,他们对苏运马的吹捧,却如此热烈,实在是让人感到讽刺。

苏卿宪坐在龙椅上,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心中满是对这些大臣们的失望。曾经,他给过苏运马返回国都的机会,希望他能远离楚国那复杂危险的局势,可苏运马却拒绝了。那一刻,苏卿宪的心彻底寒了,他知道,这个儿子已经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再也无法挽回。

在群臣的歌颂声中,有一个关键的事实被他们刻意隐瞒了 —— 苏运马与楚王签订的契约中,梁国割让了二百里国土,边境恢复到二十五年前的状态。民众们虽对这突如其来的胜利感到欣喜,但也有人心中产生了疑问:“这胜利来得如此容易,难道就没有什么代价吗?” 然而,这些疑问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对苏运马的一片赞扬声中。苏卿宪并非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他心中清楚得很,只是他没有立刻揪出此事,而是扣下了那份停战协定,没有签字,他在等待,等待苏东影大军归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群臣对苏运马的歌颂愈发疯狂。每日的朝会,都变成了对苏运马的赞歌会。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来夸赞他。“国君啊,此次三王子的胜利,实乃上天庇佑我梁国。依臣之见,应当祭天还愿,感谢上天的恩赐,让三王子念祭天诰文,必定能让我梁国国运昌盛!” 一位大臣谄媚地说道。

其他大臣们纷纷附和:“是啊,是啊,之前每次祭天,天气预兆都与国运之战紧密相连。如今三王子获胜,这更是祭天的好时机。而且,近日天云行省发生地震,这或许是上天的示警,我们更应该祭天还愿,祈求上天保佑我梁国。” 天下万民也在这些大臣们的煽动下,渴望着祭天,希望能借此获得和平与安宁。

苏卿宪看着这群大臣,心中满是厌烦,但在众人的压力下,他最终还是下旨:“七月初九,祭天还愿。” 苏运马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率领三千骑兵,离开天漠行省,朝着梁国都城赶去。此时,苏东影还在楚国境内,对于梁国朝堂上的这些变化,他一无所知。

七月初一,阳光有些刺眼,照在梁国都城的城墙上,反射出惨白的光。苏运马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率领着三千骑兵,威风凛凛地返回梁国都城。城门口,满朝文武和几万民众早已等候多时。人群中彩旗飘扬,欢呼声此起彼伏:“三王子威武!三王子凯旋!”

苏镇代替国君苏卿宪前来迎接,他满脸笑容地走上前去,对苏运马说道:“三弟,一路辛苦了。今日你凯旋而归,实乃我梁国之大喜。来来来,先去饮几杯庆功酒。” 苏运马看着苏镇,心中虽对父王的缺席有些不满,但还是笑着回应道:“多谢二哥,有劳二哥在此等候。”

苏运马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王宫。他大步流星地走向苏卿宪的宫殿,心中满是得意。见到苏卿宪后,他恭敬地行礼:“父王,儿臣回来了。此次在天漠行省,儿臣幸不辱命,取得了胜利。”

苏卿宪看着他,眼神中带着一丝讽刺:“哦?你这用词,倒是值得玩味。莫不是在外面待久了,连君臣之礼都忘了?” 苏运马心中一紧,连忙说道:“父王恕罪,儿臣并无僭越之意。”

苏卿宪微微皱眉,接着问道:“我且问你,如今梁国新政,你对未来应对盛华帝国,有何想法?若是盛华帝国封你为梁亲王,派宰相来梁国,让我们裁撤军队,派人执掌枢密院,你打算如何应对?”

苏运马沉默了片刻,他心中明白,这些问题不好回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父王的不满。可他又不甘心示弱,于是说道:“父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儿臣以为,在这乱世之中,我们需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苏卿宪听了他的回答,微微摇头:“你倒是聪明,可这聪明用错了地方。在我看来,你虽有些手段,但缺乏坚毅的意志,只能算得上中上等。”

小主,

苏运马心中不服,他咬了咬牙,问道:“父王,那叶尘在您心中,又是什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