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遵循着标准模式,大量自耕农成为佃户,依附于权贵,成为权贵庇护下的“黑户”。
同时,大量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当时的大唐王朝,顺应这个趋势,用募兵制的办法,暂时压住了社会矛盾。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贵族们为了革命,总不可能接过贫民递过来的绳索,然后把自己吊死,对吧?
贵族们手里的田,如果没有人把刀子架在他们脖子上,也是不可能吐出来的。
于是只能杀掉一些权贵,开始王朝重启。
然而,大唐的情况稍有不同。
天宝年间大量破产农民,变成了边镇的长征健儿,以及在当地安家落户。使得大唐有了疯狂开边的社会基础,也为基哥实现开疆的理想提供了构图的原材料,也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一场安史之乱,打断了开边的进程。
不过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局面会如何演变。
中原地区的土地兼并不可能抑制,破产农户只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成为破坏程度未知的不安定要素。边疆是容不下他们的,只能开启疯狂内卷的模式。
大唐开边的方向是西域,那边人可以承载的人口极为有限。
科技发展也进入瓶颈期,没有实施工业革命的社会土壤。
大唐高层穷奢极欲的风气一浪高过一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以边疆大乱,农民起义,甚至统治阶级内部叛乱,都是大概率事件,不可能一直稳下去,也不可能让基哥一直苟下去。
于是这个时候,历史进程就开始面临抉择。
要是条件允许,就来一场隋末动乱,死个两千万到四千万人,人口周期律拨回初始点,再次实行均田、府兵、轻税负三板斧,再走一走贞观的老路。诞生一大批新权贵。
当时很多野心家或许都是这么打算的。
可是,某些人,包括很多后世惋惜大唐盛世的那些人心中,应该死去的这部分人,他们的意志或许是零散的,但汇聚成历史的潮流,那就是:
时代变了!大家不想走贞观的回头路了!
无论有没有安史之乱,藩镇都会是历史的选择,只不过它可能不叫藩镇,又或者叫别的什么。但类似的东西,则一定会出现。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