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千金买马骨】

九锡 上汤豆苗 1670 字 6天前

李端忍俊不禁道:“你们真与这朝中的臣子不太一样。朕并非是偏帮李三郎,但李家在京城的根基很深,护院中的高手不计其数,若非无法忍受的地步,你最好还是忍一忍,免得吃了大亏。朕忽然想起,你如今尚未定亲?”

这句话让陆沉心里警铃大作,虽说眼前的皇帝瞧着确实不赖,但万一对方有做月老的爱好,一旦开口就有些麻烦了,毕竟天子金口玉言,于是连忙说道:“陛下,臣还年轻,暂时不想成家娶亲之事。”

李端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闲话片刻之后,李端终于转入正题,温和地说道:“江北大捷鼓舞人心,朝廷必然要封赏有功之臣。伱这次为边军出谋划策,又亲冒矢石不惧生死,再加上先前在广陵城立下的那么多功劳,朕必然要重重嘉赏。”

陆沉此前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沉稳地应道:“臣谢过陛下厚爱。”

李端凝望着他的双眼,问道:“你想留在京城还是回边疆?”

陆沉毫不犹豫地说道:“臣想回边疆。”

这个回答在李端的意料之中。

在今天的召见前,他也持有类似的想法,所以没有直接应允秦正的提议。

无论是朝堂还是京军,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潭浑水,几个年轻校尉和都尉丢进去很难掀起波澜。除非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而且李端一直给予关注和提拔,才有可能让他们逐步掌握京军的部分权力。

但是这个时间必然很长。

李端认为让这些年轻的边军武将返回边疆,提拔他们的军职,然后顺势让陈澜钰和霍真这种功劳很大又足够成熟的大将进入京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不过今日见到陆沉之后,李端的想法有所变化。

他想了想,又问道:“方才你说在如今的条件下,北伐几无半点胜算,那么你认为最大的掣肘在于何处?”

不同于先前的试探,这次他的问话带着非常明显的考校之意。

陆沉对此心知肚明,不疾不徐地说道:“陛下,臣姑妄言之,北伐的最大掣肘并非是江南的广大门阀世族,而是朝廷对于这件事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端目光微凝:“规划?”

“是的,臣在淮州的时候也时常听过,朝廷说过不少次北伐收复故土。但是臣一直都不明白,朝廷究竟想做到哪一步,又会分成几步来施行。相信不止是臣,大齐境内绝大多数人都不太明白。这些年来,北伐二字逐渐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好像是我们应该做这件事,但是又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纵然想支持也无处着力,逐渐造成现在的局面。”

他知道这些话有些越界,甚至是在当面质疑朝廷,但是想到萧望之、厉天润和边军无数热血男儿,他觉得自己应该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尽量抒发胸中块垒。

李端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说下去。”

“臣不敢妄议朝堂,但是从这些天的见闻来看,陛下面对的阻力有些多,很多人只是将体恤圣上挂在嘴边,心里仍旧打着小算盘。可是这江南广阔大地,真的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成百上千的权贵门阀,真的无一人想收复故土还于旧都?统率数十万精锐京军的将领们,真的都不想马踏天下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