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君赐之爵】

九锡 上汤豆苗 1796 字 6天前

如陆沉所言,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才是朝廷正常运转的规矩,否则必将存在滋生内乱的隐忧。

雍丘大捷鼓舞人心,更让先帝没有带着遗憾辞世,犒赏三军是无可指摘的举动。

哪怕现在朝廷的用度有些紧张,这笔银子也绝对不能省下来。

在很多朝臣看来,眼下的局面似乎有些诡异。

虽说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所有将士的功劳,但是功劳也分大小,这一点不容置疑。

具体到江北战事,从战前谋划到战中指挥,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三人的功劳最大。

如今厉天润因功加封魏国公,成为韩灵符和萧望之之后的第三人。

萧望之则因为第一次北伐大胜加封荣国公,而大齐目前尚无臣子封王的先例,故此他很难在爵位上更进一步,但他后续返京接掌军事院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陆沉的封赏需要敲定。

这三人的功劳和封赏确定之后,其他参与了江北战事的将领和士卒才能依序论功行赏。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宗本准备封赏陆沉没有任何问题,相反陆沉推辞得如此坚决才让其他大臣心生不解。

他们可以理解陆沉不愿风头太盛,然而天子只是刚刚提起一个话头,甚至还没有透露将要如何封赏。

或许只是口头上的褒扬,再加上金银田地之类的赏赐,这也值得陆沉如此郑重其事?

大殿之内,一片古怪的沉寂。

陆沉在长篇大论之后便闭嘴不言,他已经表明自己的态度,也相信龙椅上年轻的天子听得懂这番话的深意。

在今天这场朝会以前,李宗本给他的印象是性情有几分类似先帝,只是还不够成熟,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打磨。

原本他不担心这个问题,李宗本能够在储君之争脱颖而出,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很有耐心,而这是成为一名优秀帝王最基础的素质。

可是最近这几件事让陆沉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有误。

那天在皇宫里,李宗本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拉着他去慈宁殿,表面上是希望他能帮忙承担许太后施加的压力,事后也非常诚恳地向陆沉表达了歉意,但是这件事仍然透着古怪。

陆沉在京中展现出来的性格素来是刚直骨鲠,曾经面对三皇子亦是不肯后退半步,想来在李宗本心里也是这个印象。

明知陆沉是个一点就着的炮仗,却非要让他去和许太后打擂台,这番用心不能说极其险恶,至少也不会是像李宗本表现出来的那般坦荡。

好在陆沉没有那么天真,与当朝太后翻脸对现在的他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论他在慈宁殿如何占上风,只要许太后事后对外传扬几句,他的名声很可能变成千夫所指。

这不是惧怕与否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必要沾惹的麻烦。

再加上今日李宗本以无上恩宠的待遇将厉天润送出宫,这位年轻天子的心思已经逐渐显露。

或许他对陆沉并无恶感,但他肯定觉得自己不是先帝,没有能力掌控一个年仅二十余岁就权倾朝野的权臣,所以他必须要采取一些较为迂回的手段。

他带陆沉去慈宁殿,只要陆沉和许太后公然翻脸,这就可以稍稍打压陆沉的风头,最关键的是破掉陆沉这几年塑造的金身,让朝野上下知道这位年轻的权臣并非绝对的忠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