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太子此举不妥

现在也是这样,李承乾把太子马车给蜀王坐,跟当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一开始都是没野心的,但记架不住你总把好东西放在他面前晃悠,久而久之想不动心都难。

要不然那么多文人,在当官前都是饱读圣贤书,为什么当了官之后都被腐化了?

魏征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怒火,再次拱手道:

“陛下,太子与蜀王情谊深厚固然是好事,但此事关乎礼制与皇室威严,不得不慎重对待。

今日太子将自己的马车赐予蜀王,看似无心之举,却可能在朝堂与民间引发诸多猜测。

人心难测,谁也无法保证不会有人借此大做文章,扰乱朝纲。”

李承乾听了,脸色微微一沉,不悦道:

“魏大人,您未免太过危言耸听。

我与三弟的兄弟之情,岂是那些小人能够随意揣测的?

我不过是想让他出行舒适些,怎么就成了扰乱朝纲的大事?”

其实李承乾给李恪太子的马车,是为了加重李恪去扬州的份量。

他怕扬州的商人和官员,看不起李恪这个九岁的小蜀王。

到时候李恪想弄点钱回来,说不定还会被他们当做叫花子打发了。

南方士绅偷税漏税,那是由来已久,毕竟京都都是在北方,对南方的掌控不够。

虽然李承乾不觉得李恪是个能随便被打发的人,但不为防一万,也得为了防万一。

礼部尚书也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

“太子殿下,魏大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蜀王此次出行,本就备受关注,这马车之事一旦传开,难免会引发各方议论。

臣担心,这会影响到朝廷的安稳。”

礼部尚书其实烦这种站队的问题,站队好了更上一层楼,站错队了,那就万劫不复。

他是王家人,太原的王家人,一开始就支持李渊起兵,是大唐开国功臣家族。

他不需要站队,就能靠着这份功劳一直吃下去。

万一卷入站队里,他们家的这份功劳就功亏一篑了。

李渊建国有他们王家人的帮忙,所以李渊记得这份功劳。

李世民带兵的时候,也有王家人帮忙,所以李世民登基也不动他这个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