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玄奘和法琳

虽然李恪大王写了一手不堪入目的“狂草书法”,但不代表了李恪大王的文采不行。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身边先不说“弘文馆”的十八学士,像上官仪这样的神童都不知道多少,全李世民被收入麾下。

这些人每天在秦王府进进出出,李恪不被熏陶出点文采来才怪。

李恪大王这么敬上官仪,完全是上官仪白天和自己说的那些话,让李恪受益匪浅。

李恪大王这点就不像李世民那个,昏君阿耶。

李世民是吃硬不吃软,你对他讲理,必须是反着来。

李恪大王是吃软不吃硬,你好好和他讲道理,他就能跟你好好讲道理。

要敢跟李恪大王来硬的,李恪大王永远比对方还硬。

李恪想起上官仪刚刚念的诗,就问他:

“听别驾刚刚的诗,貌似想家了?

咱们才出来长安一天啊?

你至于这么念家吗?”

上官仪知道小殿下误会,就赶紧解释:

“殿下有所不知啊,我人确实是在长安,但我的妻儿和母亲都还在峡州。”

“为什么?难道你在长安单独有一房?”

李恪会这么想,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稀奇事,长安很多的官员都是这样。

老家不在关中或者长安,就会把妻儿放在老家,照看老家的产业,自己在长安再找几门小妾也行。

反正他们是当官的,不是庶民那样,不能纳妾。

根据大唐的官制,七品以下都能纳一名妾。

就算已经纳妾了,也能买新罗婢、观音蛮回家,干嘛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上官仪一听就知道,小殿下这是误会了。

“哈哈哈~不是殿下想的那样,我与夫人恩爱有加,不会纳妾的。

而是我的夫人带着刚满一岁的儿子,去峡州看望老家的母亲去了。”

“你有儿子了?你看着才多大啊,你就成婚了?”

李恪这话,让上官仪觉得别扭,不等上官仪说什么,白云就在李恪身后吐槽。

“殿下,你才九岁,你的语气怎么像是九十岁,看十九岁一样?”

“本大王九岁怎么了?九岁就不能说这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