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村子的变化2

所以他也不管自己刚刚被县长喷了一脸口水。连忙说道:“县长,李家村和其他村情况不大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杨县长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集给自己和李抗日搬了两把凳子,让李抗日坐着说。

“谢谢啊。”李抗日谢了张集后,他继续对杨县长道:“人都是一样人,但我敢说咱们县里其他村子绝对没有咱们李家村这样的壮劳力比例。”

“咱们全村一共四百九十六口人,这没算今年刚出生的小宝宝。其中十六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壮男壮女加一起占人口的七成。”

“说句不好听的话,前些年打仗和受穷挨饿,村里老弱病残都死光了。能活下来的都是身强力壮的。”

这话虽然难听,但也是一个实情。新中国成立之初,压根不用担心老龄化问题。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根本活不到老年!

这简直堪称新中国地狱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像李家村这样以贫困而闻名省内的村子就更不用说了。年纪大的人连讨饭都跟不上脚步,老弱病残在民国乱世直接被淘汰了个干净。

杨县长还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所以他点点头:“嗯,你接着说。”

张集也想看看李抗日能说出什么,他主动给大家伙打了热水,让李抗日慢慢说。

李抗日接过热水吹了一口气,沏了一口茶后继续道:“县长啊,我们李家村穷你是知道的。我就这么说吧,我去年做了统计,本村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适婚未娶的成年男性,以及包括因为受不了李家村太穷而跑了老婆的鳏夫。加在一起不多不少一共一百零八个。都赶上一个水泊梁山了。”

“但人家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里好歹还有三女将呢。县长,这么一群没老婆的成年男光棍要是挨着饿呢,那还好说。我现在说一句非常不好听的啊,他们吃饱了还有闲暇时间,短时间没事,长时间肯定是出问题的。”

张集和杨县长对视一眼,心中不约而同地想,李抗日这话题转得可真够远的。不正是要说砖厂的事吗?怎么话题就飘到了一群光棍的身上?

然而,两人细思之下,不得不承认李抗日的话颇有几分道理。老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李家村去年粮食产量有了提升,那些光棍们的心思自然也开始活络起来。

杨县长沉吟道:“李支书,你们村里的这些光棍问题,你可得放在心上。给他们张罗张罗,找个媳妇才是正事。你们村的女青年不多,可以和邻村商量一下,办个相亲会,说不定就能成就几段好姻缘呢。”

李抗日苦笑着摇头:“县长,您说的是轻巧。我们李家村去年虽然粮食产量上去了,但穷根未除,邻村的人怕我们这是昙花一现,哪敢轻易把女儿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