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众人被困在宫殿里,四顾周围层层宫墙,仿佛软禁。好在每日饮食待遇倒是不缺,各式各样的水果、奶酪、面食、肉类变着花样供给,实实在在地彰显了一方大国的气派。负责伺候的男女也个个恭谨,并无慢待,只是全无多余言语。使团成员们试图私下里给他们一些馈赠,他们俱都惊恐不安,连声拒绝。素来被人追捧的绢帕、刺绣之类,竟然送不出去,那也自然做不到接纳笼络。
过了两天,有使团成员佯作懵懂,从每天早晨仆役搬运便溺秽物的侧门往外闯,结果立刻被身披鱼鳞甲、外罩大袍的士兵拦住。那些士兵并不理会他的叫嚷,也不动用武器,只是排成人墙把门堵着,等到该搬运的大桶小桶拿走,立即封门。
这场使团访问早在数年前就安排定了,在政治层面,这表着两个当世大国的首次正式接触,关乎大周的国威。而大周内部,包括皇帝在内的各方政治势力、经济团体,无不对之寄予厚望的原因,则是各方都将之视为摆脱大周财政窘境的重要契机。
近年来大周并未刻意开疆辟土,但周边邻国难免出现动荡,需要大周出面主持安抚百姓。一来二去,疆域不断扩大,治下子民亿兆,财政开支水涨船高,愈来愈显捉襟见肘。偏偏海上贸易这个公认为一本万利的财源,收益也连续几年不曾提升。不仅起不到填补财政缺口的作用,有时候还得朝廷劳心费力,派大员出镇,以维护各处海外据点的存续。
大周负责关税、市舶、贸易的诸多机构陆续都派人查探这局面何以发生,起初以为,有什么国家偷窃了大周的工艺肆行仿冒,后来怀疑是海盗猖獗阻断海途。到最后越查越细,也越查越远,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本来如无底洞一般吸纳大周出产的阿拉伯受到其内忧外患的困扰,国势日蹇,买不动中原所产如山如海的货色了。
这种情况,其实数载之前就有征兆。当时一度遍布南海的阿拉伯商人数量急剧缩减,据说就是因为哈里发迫于兵力不足,给许多海商许诺了苏丹或埃米尔的封号,请求他们回国效力。
当时大周上下,没人当回事,毕竟谁也没法把耳目伸张到万里海疆以外。中国之人对阿拉伯的了解,始终是盘踞在西方数百年的庞然大物。而阿拉伯商人退出的贸易路线和补给据点,几乎同步被汉人海商控制,海商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有时候又并不急于向朝廷禀报在这方面的进展。
急速增长的汉儿海商船队,在此后几年把货品直运到阿拉伯境内乃至巴格达。这等若是拿着饭勺,把做好的饭菜塞到病人嘴边强喂。饭菜实在喷香诱人,病人就算胃口不行,也勉强多吃几口。等到喂饭的发现病人真吃不下,那已经不是胃口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病根深种乃至病入膏肓了。
所以,使团此来真正的目的,是要在阿拉伯帝国急剧软弱的当口,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朝廷的财政收益,保证大周境内无数工场和工匠的饭碗,为中原不断增长的手工制品找到出路。
具体的办法有两条,要么,就拿出足够的威慑或好处,按着阿拔斯王朝掌权人物的头,逼着他们竭尽全力地吃,吃到肠穿肚烂、寿终正寝再说。
要么,就按着阿拉伯人的头,逼出他们在采购中原货物以后转销的方向,以便大周寻踪索迹,自家把生意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