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话,根据测算,一米左右的炮管,就能覆盖大概两公里的发射范围了……考虑到重量、材料消耗、精准度等等因此,林恩最终设定一米为火炮炮管的标准长度。
而炮管形式。
根据结构、应力状态,历史上大约有过四类,分别是单筒身管、筒紧身管、自紧身管、可分解身管。
但林恩一个都不认识,他就按照最简单、最粗糙的法子来,直接加工出一个单一口径的炮管。
而单筒身管还真就是林恩捣鼓出来的那样。
尽管对于高膛压大威力的火炮来说,单筒身管的性能不是很优越,一般都需要选用更高强度的炮钢来抵消内部应力。
但林恩退而求其次,选择增加壁厚,倒也算是解决了内外应力不均的大麻烦。
至于火炮口径。
虽然林恩崇尚大就是好,好就是大的原则,并且认为米洛伽和伊蒂丝各有其好,但他又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比。
口径提升之后,所需要的铁成倍增加,但造成的杀伤力却是有上限的。
比如一公里外的百人队伍。
五公分的炮弹,能杀死其中的五十人。
换成十公分的大口径炮弹,能杀死六十人。
十个人的杀伤数,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消耗的铁却是前者的数倍,太不划算了!
最终经过林恩的一拍脑门,标准口径被定为八厘米。
没什么原因,就冲一个八八就是发。
这些大方向确定后,就可以进一步明确炮管的厚度了,考虑过后,林恩将火炮的管壁厚度定为三厘米,而炮腹等承受巨大压强和温度的地方,则提升为六厘米。
同时,此处也会少量地混入血铁。
好在自从发现了一次血铁后,林恩后续又从宝箱中开出了好几箱的血铁矿,不然这会儿还真就缺矿了。
又经历了几天的反复验证,终于各方都准备妥当,火炮制备总算抬上日程。
第一步,炼钢。
蒸汽机、燧发枪之类的东西还能用铁凑合一下,但火炮这种重武器,就不是中世纪的劣质铁能搞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