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反复地吟诵那首“诗”,试图从中找出点什么“蛛丝马迹”。
“子夜...寒霜...孤影...血染黄土...”
“疑云...重重...迷雾...锁城...”
“蛛丝...马迹...谁解...迷津...”
曹参的眼睛,突然一亮。
“这...这难道是...?”
他想到了什么,激动地差点跳起来。
可随即,他又冷静了下来。
“不,不对,这...这不太符合常理啊.....”
曹参再次陷入了沉思。
考场内,依旧是一片寂静。
学子们都在苦苦思索,试图从那道“刑侦诗”中,找出破案的线索。
可时间,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但不管怎么说,能坐到这考场里的,都算是大秦读书人里的佼佼者。
就算这题目出其不意,可谁还没读过几本杂书,没听过几个奇闻异事?总能找到些蛛丝马迹,拼凑出个大概。
考场内,原本的“嗡嗡”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尚书省负责监考的官员捻着胡须,缓缓踱步,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凝重、或沉思、或恍然的脸庞,心中暗自点头。
到底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这心理素质,还算过得去。遇到这种“不讲武德”的题目,还能稳住阵脚,没有当场崩溃,已经算得上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了。
不过,这只是第一关。能不能从这看似“风雅”,实则“要命”的诗句里,找出破案的关键,才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曹参额头冒汗,笔尖在纸上停顿,又移动,再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