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外戚专权

历史的执笔者 雅谨 1028 字 14天前

残阳如血,给洛阳城巍峨的宫墙披上了一层凄艳的外衣,我,作为这历史的执笔者,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迈过那朱红的宫门。宫门内,本应是皇权至高无上、令行禁止之所,如今却仿若被一股阴霾笼罩,弥漫着压抑与腐朽的气息。

回首往昔,大汉开国之初,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历经艰辛,方奠定这万里江山。文景之治,百姓富足,仓廪充实;武帝时期,更是开疆拓土,扬我大汉天威。那时的汉室,如日中天,谁能料到,时光流转至东汉中后期,竟陷入这般外戚专权的泥沼,国运急转直下。

踏入朝堂,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只见窦宪,这位窦太后的兄长,身侧簇拥着一众家丁护卫,个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身着华丽锦袍,腰间佩玉,每一步都迈得极大且嚣张,仿佛这朝堂是他家的后院一般。而龙椅之上,年幼的汉和帝刘肇,虽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却难掩眉眼间的无奈与憋屈。

彼时正值商议边疆战事,窦宪未等皇帝开口,便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将一份早已备好的奏疏“啪”地一声甩在御案上,扯着嗓子吼道:“陛下,此乃关乎我大汉边疆安危的方略,臣已思虑周全,依此行事,必能保我大汉疆土无忧,速准了吧!”言罢,还微微仰头,斜睨了一眼和帝,那神情,全然没把这年少的天子放在眼里。

和帝刘肇气得双手在袖中紧握,指节泛白,嘴唇微微颤抖,却强忍着怒火。他深知,自己虽贵为天子,可如今朝堂上下,窦氏党羽遍布,稍有不慎,不但除不了这外戚专权之患,还可能危及自身性命。他瞥了一眼身旁的老臣们,只见他们皆低垂着头,目光躲闪,显然是畏惧窦宪的权势,不敢多言。

和帝心中暗恨,待议事结束,回到寝宫,他再也抑制不住满腔的愤懑,在殿内来回踱步,对心腹宦官郑众怒喝道:“朕乃堂堂大汉天子,如今却在朝堂之上,被那窦宪如此羞辱,肆意摆弄!这天下,到底还是不是朕的?”郑众赶忙跪地,连连叩首,轻声劝慰道:“陛下息怒,如今窦氏一门权势滔天,根基深厚,硬拼不得啊。且容老奴进一言,陛下需暂且隐忍,静待时机。待其露出破绽,再联合朝中忠正之士,一举将其铲除。”和帝停下脚步,望着郑众,眼中满是不甘,却又深知其所言有理,良久,微微点头,咬牙道:“朕记下了,定不会让这外戚专权之祸长久肆虐!”

时光回溯,窦氏一族能有今日之势,还得从章帝驾崩说起。章帝一去,窦太后临朝称制,开启了窦氏专擅朝政的大门。窦宪本就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借着太后的权势,在朝中大肆安插亲信,排除异己。官员的任免升迁,全凭他的一句话;朝廷的政策政令,也多出自他手。

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势,窦宪还主动请缨出征匈奴。塞外,寒风凛冽,枯草连天,他却毫不在意,只因心中有着更大的盘算。战场上,他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长刀,高呼:“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我窦氏荣耀,给我杀!”汉军将士们受其鼓舞,奋勇向前,匈奴军队节节败退。金微山一役,汉军大获全胜,窦宪更是威名远扬。他班师回朝后,越发骄横跋扈,在朝堂上的行径愈发肆无忌惮,全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然而,和帝刘肇并非平庸之辈。他暗中蛰伏,与郑众等心腹谋划许久。终于,等到窦宪再次出征归来,和帝瞅准时机,联合司徒丁鸿等人,深夜发动政变。禁军们如鬼魅般出动,迅速控制了京城各要害之地,将窦氏党羽一网打尽。

本以为,和帝此举能为汉室拨云见日,却没料到,外戚专权的阴霾只是暂时消散。邓太后掌权后,邓氏家族又如法炮制。邓骘,邓太后的兄长,同样在朝堂上一手遮天。

一日,洛阳令杨震,一位刚正不阿、素有清名的官员,在街上巡查时,发现邓骘的亲信在街上强抢民女,横行霸道。杨震怒发冲冠,当即喝令衙役将其缉拿归案。邓骘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径直闯入皇宫,当着邓太后的面,对着杨震就是一顿指责:“太后,您瞧瞧这杨震,简直不知天高地厚!我邓家为朝廷鞠躬尽瘁,他倒好,竟敢动我邓家的人,这分明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啊!”言罢,还恶狠狠地瞪了杨震一眼。

邓太后微微皱眉,看向杨震,问道:“杨震,可有此事?”杨震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地回道:“太后,臣职责所在,依法办事。邓大人的亲信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触犯律法,臣若不抓,如何向洛阳百姓交代?又如何维护朝廷律法的尊严?”邓太后听后,沉默片刻,对邓骘道:“兄长,此事确是你那亲信的不是,杨震依法行事,并无不妥。”邓骘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太后旨意,只得悻悻离去。

但此后,邓骘并未就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在朝堂上操控权柄。官员们为了仕途,纷纷依附邓氏家族,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

此时,我不禁想起那句诗:“汉室倾颓外戚狂,朝堂昏暗日无光。帝王无奈空垂泪,国运飘摇百姓殃。”东汉中后期,在外戚专权的阴霾下,皇帝们或年幼无力,或抗争无果,陷入深深的无奈之中。而这,也给大汉江山带来了无尽的危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未来,被笼罩在一片浓重的迷雾之中。

作为历史的执笔者,我目睹这一切,心中满是悲哀。手中的笔仿若有千钧重,我要将这段黑暗的历史如实记下,让后世之人知晓,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背后有着多少血泪与挣扎。